圆台面 意大利人不洗米 新月 |
|
总觉得秋天是吃意大利炖饭(risotto)的好时节,沁凉的夜里,即便在室内也宜披件长袖薄衫,这时候,就想暖暖地吃点浓郁却不燥热油腻的东西,一盘饱含着秋色的蘑菇炖饭下肚,人饱足、舒坦了,紧绷一天的神经也放松了。 嗜食炖饭已久,因为爱吃,当年还在北意拜师学做,师傅就是朋友里欧的母亲,由她老人家示范,我拍照兼作笔记,密密麻麻一整页。我学的是家庭厨师的家常作法,滋味厚实,样子朴素,老实讲并不像餐厅菜肴那么花哨好看,可是炖饭原就是家常菜,家常作法方是正道,不信你问问意大利人,哪家餐厅的炖饭好吃?答案恐怕是老妈烧的最美味。 这大概是因为烹调炖饭虽不需要多么高深的厨艺,却耗时又费工;掌厨者须有耐性,得静下心来,守在炉前近半个钟头,手持木杓不时搅拌锅中米饭。有人或许会想,这么麻烦,何不事前烧妥一大锅,食时再热就得了。唉,偏偏炖饭讲究弹牙口感,最忌隔餐热了再吃,非得要即煮即食不可,掌厨者只好辛苦了。 可是我第一回做炖饭,却不大成功。那年回中国后,我按照里欧妈妈交待的步骤试做炖饭,味道还可以,质地却较像厚稀饭,而无炖饭那种酱汁黏稠、饭却粒粒分明且弹牙的口感。是火候不足吗?还是水质不同?问题应该不出在材料上,大部分材料都是我自意大利拎回来的,连白米也是。 到底是哪里不对?跟在大学里教中文的里欧发电子邮件,开始线上教学。“你有没有先用油和洋葱炒米粒,炒到都沾到油了才加白葡萄酒?有没有一等锅里的汤快煮干了,就赶紧再加一杓热汤?有没有不断地搅拌锅中的米?最后起锅前有没有加牛油和干酪屑?”统统都有,一切照本宣科。 “那是怎么了?真奇怪!”里欧在这句话后面打了惊叹号。 第二天早上上线,里欧的邮件等在那里,只有一句话:“你是不是洗了米?” 嗯,没错。虽说里欧妈妈交待过,白米不需要淘洗,直接下锅炒就行,但我从小就被耳提面命,煮饭前一定要淘米起码三遍,把米的杂质洗掉,饭才好吃。依我看,八成是意大利人不懂这道理,所以我自作主张,还是折衷淘了两次米。 里欧却说:“一遍也不行,这样不知道冲走了多少米的淀粉质,而炖饭质地之所以浓稠滑顺如奶油,就是淀粉的功劳。”里欧进一步解释:“除了怕饭粘锅底外,也是为了让米粒彼此碰撞,释放更多的淀粉,就必须不断搅拌,意大利菜不是中国菜,不能用中国办法来烧意大利菜。”我想要做地道的意大利菜,就得照意大利人的规矩来,而意大利人绝对不洗米。 人生何处无教训,我这不又活生生学到一个? 新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