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餐饮维权有投诉有建议 皇甫萍 彭小华 |
本报讯 (记者 皇甫萍 通讯员 彭小华)在外就餐遇上“不平之事”,向监督部门简单投诉的少了,有质量、有见地、有新意的合理化建议多了,记者日前在上海市食药监局了解到,目前很多消费者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维权的“小打小闹”,而是在遇到消费侵权时立足想问题、提建议,甚至在协助监督部门执行监管时“大显身手”。 家住本市梅川路的居民刘先生日前和女友在家附近一家饭店用餐,面对该店一些不讲究食品卫生的行为,刘先生在交涉无果的情况下愤然向食品监督部门投诉。此外,刘先生还特地书面提出了自己的合理化建议:上海餐饮业能否借鉴杭州的有效做法,在严格监管的同时,通过评定认证,在各家饭店酒楼门口设立明显的笑脸、平脸、苦脸三种醒目标志,从而让食客放心选择,放心食用。 家住黄浦区的王女士,前不久花了10000元在某大型酒楼办了张会员卡,明明讲好使用期为一年,但王女士仅去了酒楼用餐两次,酒楼即关门歇业。 在向监管部门积极投诉以维护自己权益的同时,王女士提出了自己的一揽子“合理化建议”:有关部门应建立起预付款消费业务开办机构的申报、登记制度,强化市场准入和监管,对违法违规行为予以严惩。同时加快建立起这类机构的企业信用体系,建立失信企业和个人“黑名单”,并由相关企业交付风险押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