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目击
 第A10版:早间点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广 告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投资理财
 第A28版:广 告
 第A29版:广告
 第A30版:股市分析
 第A31版:公众服务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生活之友
 第B02版:生活之友 · 行家点拨
 第B03版:广告
 第B04版:拍卖指南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 · 酒旗茶垆
 第B11版:好吃 · 吃遍中国
 第B12版:好吃 · 饕餮四海
 第B13版:上海地产
 第B14版:时尚 · 现代家居
 第B15版:上海地产
 第B16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19版:上海地产
 第B20版:上海地产
 第B21版:上海地产
 第B22版:上海地产
 第B23版:上海地产
 第B24版:上海地产
 第B25版:上海地产
 第B26版:上海地产
 第B27版:上海地产
 第B28版:广告
 第B29版:上海地产
 第B30版:上海地产
 第B31版:上海地产
 第B32版:上海地产
 第B33版:上海地产
 第B34版:上海地产
 第B35版:广告
 第B36版:上海地产
 第B38版:上海地产
 第B39版:上海地产
 第B40版:上海地产
 第T01版:上海地产
 第T02版:广告
 第T03版:广告
 第T04版:广告
    
2007年11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与时间论道

赵丽宏


  飞逝的时间啊,请你停一停,来和我喝一杯酒……

  一千多年前,一个年轻的诗人在夜色下遐想,仰望着浩瀚苍穹,发出这样奇妙的邀请。他想和时光老人把酒论道,探讨一个问题:有什么办法,使白昼延长,使生命保持勃勃生机。这个诗人,是被人称为“鬼才”的李贺。这首诗题为《苦昼短》:

  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惟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食熊则肥,食蛙则瘦。神君何在?太一安有?天东有若木,下置衔烛龙。吾将斩龙足,嚼龙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何为服黄金,吞白玉?谁是任公子,云中骑碧驴?刘彻茂陵多滞骨,嬴政梓棺费鲍鱼。

  李贺的这首诗,在唐诗中如奇峰突起,无论是形式和内容,都让人觉得新奇,在当时的诗坛曾引起轰动。此诗形式上自由不羁,是没有规律的长短句,想象的奇异和情感的浓烈,都不同凡响。今天读,仍然让人感觉新鲜,甚至会心生震撼。将无形的时间人格化,是李贺的创造,他把时间看作一位老朋友,亲切地称之为“飞光”,劝他停步共饮:“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

  诗人想和时间探讨什么呢?“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惟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青天黄土,暂且不论,诗人只是在日夜交替中感受到时光的急促和生命的短暂。“煎人寿”,一个“煎”字,凝聚了诗人对生命无情流逝的焦灼和苦痛。“煎人寿”之后的四句,表现了诗人对寿命长短原因的看法,人的肥瘦,生命的长短,关乎食物,没有什么保佑长生不老的神仙。那时,很多人在追求长生不老之道,有人寻仙草,有人练仙丹,也有人服金吞玉。李贺的看法,在当时也是惊世骇俗的创见。

  既无神仙保佑,那么,如何延长生命呢?李贺在诗中继续大胆幻想。他以为,如果能把白天变成黑夜,其实也就是延长了人的生命。《古诗十九首》中,有“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之句,在黑暗中秉烛夜游,是古人在“苦昼短”时想到的。然而“秉烛游”,并不能缩短黑夜,更不可能把黑夜变成白天。李贺却突发奇想:“天东有若木,下置衔烛龙。吾将斩龙足,嚼龙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何为服黄金,吞白玉?” 这里,李贺引用了若木和烛龙两个神话,为我所用,赋予新意。天东面有一棵名叫若木的大树,树下有一条衔烛照明的神龙,烛明则昼,烛暗则夜。如果将烛龙杀而食之,使昼夜不能更替,那么,人就可以不必“苦昼短”,可以一消生死之忧,何必要“服黄金,吞白玉”呢?

  《苦昼短》的最后四句,看似思绪缥缈,实际上是对当时俗见的深刻嘲讽:“谁是任公子,云中骑碧驴?刘彻茂陵多滞骨,嬴政梓棺费鲍鱼。”凡人成仙,都是无稽之谈,谁见过得道升天在云中骑驴飘行的任公子?最后两句,李贺又用了两个历史典故。刘彻,就是汉武帝,他生前好神仙之道,传说他入殓后香雾萦绕,棺内发出奇响,尸骨飞化升天。李贺认为这是无稽之谈,刘彻墓中遗留的,只是一堆腐烂的凡骨。最后写到了秦始皇,嬴政一统江山之后,为寻求长生不老之术费尽心机,一直寻到东海畔天尽头,结果在那里得病不治而死,时值盛夏,尸体运回咸阳时已开始腐烂,为了掩饰腐尸恶臭,在棺材里放了很多鲍鱼,然而无济于事,还是一路臭到咸阳。这首诗写到这里戛然而止,意犹未尽,留给读者幽远的想象空间。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