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目击
 第A10版:早间点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广 告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投资理财
 第A28版:广 告
 第A29版:广告
 第A30版:股市分析
 第A31版:公众服务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生活之友
 第B02版:生活之友 · 行家点拨
 第B03版:广告
 第B04版:拍卖指南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 · 酒旗茶垆
 第B11版:好吃 · 吃遍中国
 第B12版:好吃 · 饕餮四海
 第B13版:上海地产
 第B14版:时尚 · 现代家居
 第B15版:上海地产
 第B16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19版:上海地产
 第B20版:上海地产
 第B21版:上海地产
 第B22版:上海地产
 第B23版:上海地产
 第B24版:上海地产
 第B25版:上海地产
 第B26版:上海地产
 第B27版:上海地产
 第B28版:广告
 第B29版:上海地产
 第B30版:上海地产
 第B31版:上海地产
 第B32版:上海地产
 第B33版:上海地产
 第B34版:上海地产
 第B35版:广告
 第B36版:上海地产
 第B38版:上海地产
 第B39版:上海地产
 第B40版:上海地产
 第T01版:上海地产
 第T02版:广告
 第T03版:广告
 第T04版:广告
    
2007年11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揭开饮品颜色的神秘面纱之一


  走进超市的食品饮料区域,人们常常会为各种新奇美观的产品所吸引。随着现代食品生产技术的提高,食品饮料不仅仅在包装设计上越来越吸引人,其本身也越来越丰富,可谓琳琅满目,形形“色色”,这些颜色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

  提到有关入口食物的颜色,也许大家对几年前的“苏丹红”事件还心有余悸。许多人因此对色素完全否定,认为色素就是不好的、有害的。其实,将工业染料“苏丹红”与食品中普遍使用的食用色素等同起来,是错误的。不应该因为个别不法生产商的行为而将按照食品安全规定合理使用食用色素的食品饮料一棒子打死。事实上,可以说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饮料工业。世界各国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都做了严格的规范。

  许多食品饮料之所以有我们看到的颜色是因为添加了食用色素的缘故。食用色素主要分两种:天然色素和人工合成色素。天然色素主要从植物组织中提取,也包括来自动物和微生物的一些色素。人工合成色素是指用人工化学合成方法所制造的有机色素。相比人工合成色素,天然色素的安全性较高。而由这些色素体现出来的色彩,在自然界中是广泛而普遍存在的,例如绿叶、蔬菜、β胡萝卜素、焦糖等,常见饮品可乐中含有的焦糖正是如此。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