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创意地产热 |
| ||
|
近年来,随着上海整体产业结构的逐步转变,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同时也带动了上海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一种新型的与产业结合更为紧密、开发运营模式更具针对性的房地产模式——创意地产蓬勃发展。将创意产业与房地产业实现资源共享与互动发展,提升房地产的品质与内涵,是当前创意地产的主要表现形式。而在2006年,这种产业联合的房地产开发模式也开始呈现了不同的类型。 新老建筑打造创意地产 老建筑改建类型,据上海创意产业中心的统计,沪上有近4000万平方米具有海派风情的老厂房、老仓库处于闲置状况或被廉价出租,有的甚至面临被拆除的境地。而创意集聚区就是要利用典型旧厂房特有的建筑风格和历史底蕴,在改造中结合创意产业的需求,注入时尚、个性的建筑元素,吸引众多创意工作室入驻。 新建筑新建类型,起家于老厂房、老仓库的创意地产,如今也出现了新的建筑现象。随着对创意地产空间个性化的需求,创意地产已不仅仅局限于旧建筑的改造,一批符合创意产业特殊要求,规模性的精品的创意地产项目出现了。 创意地产的核心是创新商业地产,创意产业与商业地产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商业地产,当二者相遇时会产生1+1=3或>3的效益。 创新商业地产运作 创意地产以创新商业地产运作为核心,与传统的商业地产相比它的创新地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各种创意活动介入商业运营。自从2002年中国房地产业内首次提出“商业地产”这个概念以后,原先开发的商铺和办公楼虽然在数量上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主要还是把商铺或者办公楼推销出去了事,很少有商业运营的深度介入。创意地产的创新之处是在于会通过各种创意活动进行市场推广,介入商业运营。例如杭州西湖天地2003年5月开张以来,以西湖天地为载体,致力于一种聚众文化,进行城市节日文化的打造,每年都开展各种活动:“城市之声拼图比赛”、“杭州西博会国际烟花节”、“何占豪个人户外音乐会”、“LANC·ME西湖天地时尚之夜”等。这种聚众文化给西湖天地带来了良好的公众口碑和经营效益,也是创意地产创新地带的表现。 二,打造粘性产业空间达到产业集聚。一般商业地产也有业态规划,也有专业批发市场,但在发展过程中往往是松散型的。而创意地产在规划产品时致力于打造粘性产业空间使之达到产业集聚。粘性产业空间,是指建立某一空间内产业的前后向链接性、关联度和吸引力,有效地、长期地粘住空间内外资源、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进而粘住由要素带来企业集群,形成产业聚集空间,从而产生很强的群体竞争优势和集聚发展的规模效益。 2005年4月,上海首批18家创意产业集聚区挂牌,现在已发展到50家,如上海创意产业策源地——田子坊已入住中外创意产业机构业101家,涉及视觉创意设计各个领域,带动会展、餐饮、休闲、购物等联动发展。 三,多层面的文化建设。创意地产中商业地产的创新地带是多层面的文化建设。从创意的层面上说,创意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操作,需要对项目进行全方位的文化立意、文化渗透、文化包装,从建筑的层面上说,或通过老建筑文化资源的发掘,或通过新建筑文化形态的塑造,提升建筑的文化要素。从运营内容上来说,它从事的是一种文化创意产业,涵盖了人类文化广袤的空间和深层的内核,具有相当的文化广度和深度。 创意地产是上海地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与国际接轨的一个集中表现。创意地产是产生智慧、创造奇迹、引领未来的智慧地产。在整个社会倡导自主创新的氛围之下,创意地产将在上海会有越来越好的发展环境与发展空间;创意地产也会为上海创造越来越丰厚的经济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