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里茶外 千两茶 蒋敏翔 |
文 / 蒋敏翔 由于酷爱喝普洱茶,近年来不仅自己喝,还带动一些对普洱茶有兴趣的朋友一起喝,后来索性在峨山路浦东南路口开了家茶馆,取名“易品轩”。为此特地请陈佩秋老先生题写了店名。那副古人赞美普洱茶的妙对“香于九畹芳兰气,圆如三秋皓月轮”,则由周慧珺先生书写。 既然开茶馆,就得有些镇店之物。记得2年前台湾朋友曾送我几包“千两茶”,喝了以后印象深刻。他说过早年曾收过5支“千两茶”,于是问他,能否转让1支给我?他问我是想喝还是别有用途,我告知他要开茶馆的计划。他沉思片刻后问我是否知道这支茶现在的价值。我说不知道,他说网上曾有人出价10万欧元,吓我一跳,心想:这么贵的东西不要也罢。谁知第二天他来电说,既然你开茶馆,我就给你1支,是否转让,以后再说。据他估计,这么完整保存的“千两茶”内地可能已没有,就算是给内地茶人作点贡献吧。我真是大喜过望。 “千两茶”又名“花卷茶”,是清朝末代及民国初年著名的“黑茶”,产于湘西山区,每支高约150厘米,粗20厘米。按老秤的算法,重一千两,约合30公斤。过去交通困难,运输不便,该茶用手工紧压成形后,再包上竹叶、棕榈及竹条,像段树干,以便于捆绑在骡马背上长途运输。上世纪50年代中期,湘西一带公路开通,“千两茶”基本上停产,工艺也失传。“文革”后有人仿制少量重约三百两、短小无包装的“千两茶”,但无论外形、茶质都相去甚远。 台湾茶友的盛情,让有缘的茶友可品鉴这一绝代佳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