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目 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周刊 · 金融投资
 第B03版:财经周刊 · 理财广角
 第B04版:财经周刊 · 彩票看点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康健园
 第B10版:康健园 · 养生
 第B11版:康健园 · 保健
 第B12版:康健园 · 康复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 · 校园内外
 第B15版:教育周刊 · 就业导航
 第B16版:教育周刊 · 早教沙龙
    
2007年11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谁造就了这么多“小发明家”?

积木

  老爸加油啊,我快要拿到了!孙绍波

  最近,“华南虎照片门”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我不禁联想到中小学生的一些科技类比赛,“小发明家”的作品精致到也让人怀疑。

  现在有的青少年,左一个发明,右一个专利,还有的中小学,一学期要整出一大堆出自学生之手的“科技新成果”,怎么听怎么让人觉得有点悬乎。最近听几位学校老师说,现在青少年的科技竞赛、小发明小创造活动也会间或存在一些猫腻。比如,捧得创新大赛金奖的作品,会是出自家长之手;又比如,一批又一批学生隔三差五抱个发明专利回来,而其中绝大多数金点子与成品的第一作者,竟是学校的专职科技辅导老师。这样的玩笑是不是也开大了点?

  类似这种事,往往“事出有因”而又“查无实据”。不是我不相信聪慧青少年的才气和科学探索精神,而是摆在面前的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太让人迟疑。科技活动的金牌,如今也是一块进重点中学或被高校优先录取的很有分量的敲门砖。事情就这么无奈,就这么较真。记得小时候,如果兄弟姐妹中有谁拿了别人的一粒糖果、一支铅笔,也会被爸妈狠揍一顿,那时父母们常说的一句话是:“那么小年纪就学会了不老实,长大了还了得?!”

  前不久,我旁观过一场中学生的创造发明设计竞赛,让参赛选手当场设计一个作品,而许多带队的指导老师只能远远地静候比赛成绩,一点也插不上手。据悉,那次比赛的结果与原来人们预料中的获奖名单有不小的出入,个中原因不言自明。对此,我击节称好。因为,我们极不情愿看到,有越来越多青少年也急切地想步入“小发明家”的行列,更不愿看到那些为了升学时能加分的家长、那些为了显示自己培养了多少多少“小发明家”的老师,把孩子一个劲地往“不老实”的道路上引。     积木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