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案例—— 顺驰:市场发展判断错误+项目布局过于随意+资源配置致命失误 房蓉 |
案例解析 2003年到2004年初,顺驰在华北、华东等大中城市以强势姿态拍得土地近10块,面积300万平方米,总款额估算下来近70亿元。到2005年,顺驰已在全国16个城市,拥有了42个项目,土地储备面积一度达到1200万平方米。在顺驰疯狂拿地的背后,是孙宏斌对房地产市场态势判断的错误。在顺驰的关联企业融创集团2005年初的一份文件中写到:“房地产在未来3年中仍将处于快速发展中,行业的发展必将催生大型和超大型企业的产生。”显然,顺驰及孙宏斌对市场过度乐观,也低估了宏观调控的力度和效果。 同时,如果大概地分析一下顺驰进入的16个城市,我们就能发现其没有什么准则可言。既有北京、上海一线城市,又有苏州、南京、郑州、石家庄等二线城市,还有连三线城市也算不上的经济欠发达的普通县城,如山东省西部的高唐。这种随意性又明显地具有机会导向:只要有机会,就拿下,不管自己的经验、特长,大小“通吃”却不易“消化”。 顺驰在疯狂的拿地后,尽管拥有了大量的、被许多企业同行所羡慕的土地资源,同时却透支了财务资源:2003年时,顺驰自有资金仅不足10亿元,但之后不到三年的时间,顺驰购置土地金额就超过了100亿元,在加上前期建设投入,可以想象顺驰的资金链绷得多么紧。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更为可怕,资金链的断裂随时可能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