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新都会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上海人家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投资理财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31版:公众服务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生活之友
 第B02版:生活之友 · 行家点拨
 第B03版:广告
 第B04版:拍卖指南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 · 美食物语
 第B11版:好吃 · 优游食林
 第B12版:好吃 · 饕餮四海
 第B13版:广告
 第B14版:上海地产
 第B15版:楼市资讯
 第B16版:广告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专题
 第B19版:专题
 第B20版:专题
 第B22版:视觉地产
 第B24版:广告
 第B25版:上海地产
 第B26版:公司资讯
 第B27版:广告
 第B28版:地产对话
 第B29版:广告
 第B30版:研究报告
 第B31版:广告
 第B32版:国内楼市
 第B33版:广告
 第B34版:专题
 第B35版:上海地产
 第B36版:专题
 第B37版:楼市资讯
 第B38版:楼市资讯
 第B39版:广告
 第B40版:广告
    
2007年11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专家观点
混合规划成开发新方向

房蓉


  地价的不断走高使得开发商光靠土地增值来获取利润的空间越来越小。就要在产品创新上寻找出路,而“混合规划”正日益成为开发商青睐的新模式。

  业内知情人士表示:过去开发商一般通过“提高单位产值”的方法获取盈利,简单说就是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容积率。常见的方法如:提高建筑高度,加大建筑厚度,“宽门板”设计及缩短栋距。但这些方法都会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抬高建筑高度会增加建造成本,加大厚度,进深拉长的房子往往房型不好,“宽门板”设计则与单体建筑长度不可超过60米的规划冲突。这些做法要么就是损害规划、要么就是损害市场。

  对此,方方地产咨询机构主席胡宗亘认为:“开发房地产好比种庄稼,光靠加大密度、提高容积率是得不到好收成的,作为开发商,更应该认真研究种什么和怎么种的问题。目前一些大开发公司采用的‘混合规划’开发模式则在保证赢利的同时取得了较好的市场反响。”所谓“混合规划”就是在同一小区内同时纳入多层、联排、小独栋以及商业街等多种类型的房屋,通过对比多种物业在未来市场的销售价格进行比例控制,既能满足小区整体容积率规划,也不会付出牺牲房型的代价。比如万科红郡、复地北桥城、城市岸泊等都是采用了这一开发模式的成功项目。

  “开发商多元化发展,操作容易套现。”金帝集团营销总监曾剑峰告诉笔者:“商业利润率高于住宅很多倍,因为每平方米的商业建筑成本与住宅成本差不多,甚至还低于住宅成本,但住宅需要对配套和绿化更注重,因此在一个大盘里操作多种物业实际上一定意义上降低了资金回笼的风险。”对于如何解释万科坚持专注住宅的行为,曾剑峰表示:“这其实都是一种规模效应。万科项目的成本不低,主要是靠量取胜,做出规模才能让利益最大。”(房蓉)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