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评论·综合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财经新闻
 第A09版:新都会
 第A10版:早间点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奥运读秒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上海人家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投资理财
 第A28版:股市分析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深度报道
 第A31版:职场方圆
 第A32版:公众服务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世界别处
 第B12版:读者俱乐部
 第B1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5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6版:资讯生活·旅游
   2008年5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只想当好“二传手”

HJ


  HJ (公司员工)

  老板推出工龄奖,自然有苦衷的。一些合同期短、工作流动性大的行业,例如餐饮、娱乐、建筑行业,从业人员都有一个从生疏到熟练的过程。一旦新人羽翼丰满,很容易这山望着那山高,炒老板鱿鱼。

  说到工龄奖,很是惭愧,如今本单位压根儿没有这一条。只有“绩效奖”,根据员工的出勤率和工作实绩发放。

  遥想当年,工资条上倒是有过一项收入同工龄有关的项目,只是不叫“工龄奖”,而是叫“工龄工资”,其实叫法无关紧要,换汤不换药。可惜当时工龄工资数额奇少,一年一元,充其量是一种对老职工的心理安慰。

  算盘人人会打,各有算法不同。如今,有精明的老板抛出工龄奖的“绣球”,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用工荒,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可以说是投入少见效大,吃小亏占了大便宜。否则熟练工都另择高枝,企业损失就大了。招新人远水难救近火,还要从头培训。孰轻孰重,老板会算这笔账。

  说白了,职场就是条利益链,员工、老板、市场,三者博弈,一环扣一环,谁也离不开谁。为稻粱谋,员工当然希望报酬高些再高些,至于名字叫“工龄奖”还是“绩效奖”,其实关系不大。

  昨天,俺老板也发“工龄奖”啦,呵呵,我数钱数到笑不动。可转手之间,又都“奉献”给了商家:食品商、服装商、房产商、证券商……原来俺只是个“二传手”,呵呵!醒来才悟是南柯一梦。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