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橘子” 任溶溶 |
柑橘类水果,我们上海向来笼统称之为“橘子”。而在广东,它们是分得很细的,那就是:橙、桔、柑,还有橘。 先说橙。大家最熟悉的就是“花旗橘子”,广东叫“金山橙”。橙的特点是圆圆的,果皮与果肉贴紧,吃时一般用刀切成几瓣,掰开每瓣两头果皮尖角,把果肉咬下来。“花旗橘子”味,酸但汁多,可以榨橙汁,即橘子水。广东出产的橙,最有名的是新会橙,非常甜,只是汁少,不能榨汁。 再说桔。这是最普通的橘子,广东叫桔仔。桔仔圆而略扁,果皮和果肉分开,剥皮吃。广州话“桔”“吉”同音,因此走亲戚就送桔仔。春节时家庭中还会放一盆金钱桔,或在花瓶里插一枝金钱桔。绿叶中挂满红红的小桔仔,很好看。 再就是柑。在我的脑子里,柑在橘子中最好吃,没有不甜的。它样子像桔,但大得多,皮厚且凹凸不平,果皮和果肉完全分离,剥皮吃。最有名的柑是汕头柑、厦门柑,也就是上海说的“汕头蜜橘”、“厦门蜜橘”。 至于橘,广东只用在“金橘”上。金橘也叫金桔,是椭长形的很小的桔,很酸,大都用来做蜜钱。广州话里桔橘不同音。英文也引进了广州话“金橘”这个词,写作kumguat。不但上海,规范的普通话里也是“桔”“橘”不分,都作ju。 不过如今上海“橙”“柑”也通用起来了。可能现在水果装箱考究,产地把当地产品名称写在箱子上,我们也跟着用起来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