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它三尺又何妨 张道南 |
妻子在阳台上惊呼:“被子!被子!”我冲到阳台上一看,原来,阳台外晾晒的被子沾上了一些污水。探头一看,楼上邻居阳台上的花盆水正滴滴答答! 妻子怒气冲冲,换了鞋子就要出门:“走,找他们算账去!”我赶紧一把拉住她:“天又没塌下来,何必呢!再说,赶快将被罩换下来洗一洗,将被套晒干了不就行了?”妻子杏眼圆睁:“说得轻巧,你洗!”边说边挣脱往门边走,我拉住妻子: “我洗我洗,你找楼上吵闹,可人家又不是故意的!”妻子想想有道理,见我去退被罩,气慢慢消下来。 傍晚时分,有人按门铃,原来是楼上的邻居。女邻居连连赔不是,说中午浇花时水多了,满脸挂着歉意。妻子说:“没事,我们已经将被罩洗了,再说,你又不是故意的,小事,您别挂在心上!”妻子一反常态出奇大度,女邻居释然离去。 邻里之间,共同生活在一个地方,天长日久,不可能没有礚礚绊绊。千年修得同船渡,照佛所说,应该是百年修得擦身过,而作为邻居,几年,几十年,甚至一辈子都生活在同一地方,又该修行布道多少年?所以,邻里之间,以和为贵,而这和的背后,是相互的包容,理解,礼让。 由此,想起“六尺巷”的故事: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相传康熙年间,张吴两家比邻而居,双方为一宅基地互不相让,张家修书一封给朝中做大官的主人,希望其能够利用“职权”之便压制吴家,不料主人回信说:一纸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诗,遂后撤三尺;吴家闻之,感其宽宏大度,亦退让三尺,由此留下了后人称颂的“六尺巷”。 其实,不仅邻里之间,同学之间、同事之间、朋友之间、亲戚之间、对手之间,咱们也“让它三尺又何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