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舞 孙琴安 |
漫步巴黎街头,如遇人群簇拥围观而又爆发掌声的地方,那十有八九都在看街头舞。当然,在上海滩上也可以看到街头舞,那多半是老年人在跳。而巴黎则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小伙子,尤以黑人居多,偶然也会夹杂着一两个姑娘,伴着欢快的音乐节奏,跳出各种姿势的舞,有些不乏专业水准,好像踢蹋舞、吉特蓬弄舞蹈都是从街头跳出来的。以前还看过一部美国电影,专拍黑人在街头的高超舞技,那种欢快的节拍和惊险的技巧,真让人叹为观止。 不过,巴黎小伙子的街头舞都是自发的,没有什么部门来组织,也没有什么部门来干涉,任其自然。奇怪的是,他们也从不惹是生非。我开始不明白,后来总算有了一点新的感悟。 因为青年人,特别是男性青年,在青春发育期荷尔蒙充溢,精力过剩,有一部分热量和体能在体内积累过多,就需排放,如无适当的渠道,容易造成暴力倾向,对社会和他人造成一定的危害和侵犯。各种街头舞和体育活动,正是他们排放能量和热力的一个十分微妙的渠道,而游客的驻足观望和掌声喝彩,或是扔下一点钱币,又使他们在心理上有了满足,获得了一种荣誉感。 所以,对于巴黎出现的这种即兴而成的街头舞,我们不妨可视为一种不危害社会而又带有娱乐性质的体育活动。不需要成本,不需要投资,也不需要场地,政府也无需投入人力物力。小伙子们随兴而来,随兴而去,想舞便舞,欲止则止,既不影响交通,也不影响店铺的经营,纯属一种城市与人共存关系中的和谐现象。对外来的游客来说,也多了一道独特而带有人文色彩的风景线。 我曾走过中国的许多大中城市,在这些城市的中心广场和花园绿地,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自发组成的街头舞,却几乎都以中老年人为主,尤以女性为多。小伙子们不知到哪去了?大概多去游戏机房了?但不管怎么说,中国从文化大革命中的“忠”字舞,到改革开放以后的交谊舞,再到如今的街头舞,实际上也不断发展变化着。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街头舞除了对舞蹈的发展有益以外,也是城市人自娱自乐、调节自身的一种方式,同时也调节了社会与人的一种关系,使人口高度密集的城市有了一种新的平衡,更重要的是,它也显示了一个国家的开放和社会的文明,以及一座城市的宽松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