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抓不懈,再推“实”举措
2002年,花木镇建成上海最早的人口文化一条街。新区人口文化建设也由此正式拉开帷幕。此后,张江镇建成“全市首个人口文化示范镇”;不久,新区首个人口文化广场在高桥镇落成;全市最大人口文化雕塑“人”字组雕于世博会前耸立于世纪公园3号门……至2010年底,全区先后建成一大批人口文化小区、广场、公园和路段等。为了推进婚育新风进万家、优生促进、和谐社区和睦家庭建设,新区人口计生办在今年年初,又推出了开展人口文化示范街镇创建活动的切实举措。
因地制宜,各有“大”气象
浦东参与创建的街镇各有特点:川沙新镇大气,在华夏社区创建了人口文化社区,还花大力气在迪斯尼配套工地创建了人口文化建筑工地。工地外墙400多块宣传画构成千米长廊,卡通人物加计生政策、男性生殖健康内容极具亲和力。南码头街道用心,以一本石雕书本开篇,在临沂路东三里桥路东侧建成百米文化墙,墙面上一块块浮雕讲述着一个个文明婚育故事。
季景路人口文化广场,是高桥镇新建的大型宣传阵地。这里,抬眼可赏读有关婚姻、家庭、爱情的名人名言,绿荫丛中块块人口计生牌如橙色花朵盛开。常年举办的亲子竞赛、文艺汇演,更显惠民和实用价值。陆家嘴街道展示的,则是巧思与普及。在寸土寸金的金融区域,人口文化建设在梅园三村、遂成和福沈小区、林山居民区、乳山二村等全面铺开,街面、墙壁、广场,或有图画、书法,或有雕塑、标牌。而在即墨路东方医院对面,由21块图文并茂版面构成的人口文化长廊,展示了生命在不同时期的延续。
曹路镇人口文化长廊常新不衰,成了居民的“人生和计生读本”,表现了坚韧,沪东街道在同方锦城人口文化小区设置的母子雕塑,受到家长小朋友喜爱,初尝甜头。东明路街道结合“三优示范”等工作,在凌兆九村创建文化小区,有了新体会。高东镇在杨园体育公园新建的“人口文化长廊”则体现了气势,50多幅宣传画以广场中央大屏幕为中心向南北两侧延伸,让市民在不经意间学习人口计生的政策和知识。
领导重视,推进“新”发展
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转型期,人口计生部门在人口文化建设中表现出了更大的渗透力、融合度和延展性。
唐镇2006年以来不断投入经费,先后创建了2个人口文化公园, 3个人口文化社区。今年又在银行卡园区创建了上丰路人口文化街和虹盛路人口文化路。
成绩突出,首先源于领导重视。花木街道巩固原有成果,认真维护并更换、增添万邦等人口文化小区宣传内容。书院镇在农民动迁小区新舒苑置巨石刻字、设立体雕塑、竖书本型标牌,今年拨专款在丽泽·兰馨苑再创人口文化小区。分管镇长周丽华还介绍:“在塘北村建成人口文化村,对人口文化进村宅进行了探索。我们还将借助书院镇人文历史推进人口文化建设。”周浦镇利用欧风社区围墙建成婚育文化一条街。调任不久的分管镇长樊红梅表示,明年将利用“小上海步行街”扩建机遇,将更多人口文化内容有机融入。
2012年,着力“软”建设
浦兴路街道建设的人口文化一街、一苑、二园,也十分抢眼:凌河路两侧绿化丛中竖立着白玉兰造型宣传牌;五莲人口文化苑以“励志石”为圆心展开布局;证大人口文化家园一处文化角,以中华诗画、卡通果蔬和彩色花朵造型宣传牌营造浓郁氛围……都十分精美,相互辉映。街道分管主任汪爱明说,硬件建设要科学、合理、艺术和坚固。软件建设也要紧紧跟上。我们明年将充分运用本街道市民学校和所属40个居委教学点,开展人口文化教育。
汪爱明的思路,与徐玉英主任不谋而合。徐主任告诉记者:浦东新区地域广阔、城乡二元,要搞好人口文化建设,课题多,任务重。我们要乘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东风,以人口文化建设丰富和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硬件设施建设上,先由各街镇的点到面,再由面到线,最后形成全区网络状分布的大格局。还将致力于“软文化”建设。明年计划吸引更多市民、来沪人员参与各种人口文化艺术和文艺节目的创作、展示及汇演,推动全区人口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通讯员 杨永良 记者 周世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