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笔者收藏了一件清中期成化年制款豆青釉青花五福捧寿纹盘,直径26厘米,目前市场估价约5000元。瓷盘釉色光亮,青花发色淡雅,器型规正,清朝特征明显。这类豆青地青花五福捧寿纹盘,为当时的外销瓷,是比较有潜力的投资收藏品种,成化年制款,为寄托款,并非真的是明代成化年间的产物。清代仿成化器物,一般常见于乾隆时期至咸丰时期。
古瓷中青釉包括豆青、东青、粉青、仿龙泉釉,青釉均用紫金釉微掺青料合成。青釉特点为釉色古雅、沉稳,釉面均匀、滋润,釉质坚致、细腻。康熙时期的特征:官窑产品,天青釉略带蓝色,釉薄而坚,莹润光洁,无开片,民窑器的青色较深,釉层较厚。
乾隆时期的豆青釉器皿,官民窑均有较多烧造。官窑烧造的釉质细腻,可与粉青相媲美。在器型方面则突破了固有格式,风行以竹、木、花、果类的形象作为器型,有竹节式、松根式、灵芝式、薄荷形、秋叶形、海棠形、菊花形等器皿。有的豆青器皿在器足上施加铁褐色釉,也有在较小器物上满施釉的,采用支钉烧的制作方式。
清乾隆以后豆青釉民窑器物类品种增多,式样增多,到清末仍长盛不衰。豆青色起源于宋代的龙泉窑,起初东青、豆青都属于一类,以后才各具特色,明代豆青色釉烧制水平趋于平稳,基本色调仍以青中闪黄为主,而青色比以前淡雅,豆青釉至清代纯近绿色,其釉色为青中泛黄,釉面光泽比粉青、梅子青弱,清代豆青釉淡雅柔和,色浅者淡若湖水,色深者绿中泛黄,釉面凝厚。清代烧造豆青釉的同时,还在釉上施以各种色彩入窑二次烧造,淡雅的釉色衬托下的色彩,更加艳丽妩媚。清代中期以后,豆青色釉有的还在素胎上勾勒出纹饰轮廓线,施以豆青釉,然后入窑烧造成凸起的纹饰。收藏市场上常见的还有经加白工艺的如“大清乾隆年制”青花六字款的豆青釉青花加白五福捧寿纹盘,值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