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不惑的书法家李振东,一幅狂草《临洞庭》挥洒得酣畅淋漓,如风驰电掣,令人赞叹不绝。凡是欣赏过他书法作品的行家都为之赞赏。有行家甚至这样说,解读李振东的书法作品,让人们觉得真正继承和发扬中国书法艺术的还是“江山代有才人出”。
浏览当今各路书法,洋洋洒洒,蔚为大观。然而,只要稍作解析比较,也可以发现不乏鱼龙混杂。江河奔腾,泥沙俱下。一些所谓书法名家抛弃传统,急功近利,结果亵渎了高古的书法艺术殿堂。书法大家、前辈沙孟海曾语出惊人:“今后书法要出问题就出在创新上”。细细辨味,确是前辈名家肺腑之言。当下,许多人不愿在传统基础上多下苦功,却忙于创作,标新立异,说穿了就是想走捷径,急功好利。但是,百姓中不乏有慧眼的聪明人,他们不看头衔不看地位看作品,也常能沙里淘金,觅得佳作。
欣赏李振东的书法艺术是一种享受,尤其是狂草,常夺人心魄。从全局看,字里行间跌宕起伏,气势磅礴;从局部看,也是雷霆万钧,笔下生烟;从每个字看,既不失传统高古之精魂,又赋予泥古而化之个性。这也正是他的难得可贵之处。前不久,他发表的的狂草,书写明代杨慎的《临江仙说秦汉》,赢得了不少书法鉴赏者的共鸣,人们给予的评价很高很简洁,只有四个字:“大气,大器。”
最值得人们钦佩的是,李振东身上头衔很少,他不是科班出身,既不是学院派也不是师从名人大家的嫡系派,而是靠自学揣摩,修身苦练,一步一步,踏实走来。为提高自身艺术修养,他还自学中国古典文学,尤其是唐诗宋词,偏爱有加;时而也创作发表了不少旧体诗词,其中不乏真知灼见、意境令人耳目一新的佳作。在油画创作上,他追求色彩与意境的和谐,强调视觉的冲击力,可谓独树一帜。在音乐美声方面,李振东也是勤学苦练,从古典音乐里获得了艺术灵感。
较深较广的艺术修养也成就了李振东的书法艺术。尽管他的作品屡屡获得好评,赢得了一定的市场。然而,他还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每天从临习古人书法中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晋代王羲之的《兰亭序》、《十七帖》到元代米芾的《蜀素帖》,从唐代怀素的《自叙帖》到清初王铎的草书,无不一一揣摩临习。他曾深有感触地说,每次临习都是与古人对话,从中悟出古人对书法艺术的严谨与追求。经过反复临摹,千锤百炼,日前,他已完成了一幅书法长卷,就是唐代孙过庭的《书谱》。这幅长卷有三千八百字,卷长二十余米,展开后蔚为壮观。如今,他能用五个小时左右时间,一气呵成,令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