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一版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上海自2002年起率先社区矫正,已接收5万余社区服刑人员———~~~
上海自2002年起率先社区矫正,已接收5万余社区服刑人员———~~~
上海自2002年起率先社区矫正,已接收5万余社区服刑人员———~~~
上海自2002年起率先社区矫正,已接收5万余社区服刑人员———~~~
上海自2002年起率先社区矫正,已接收5万余社区服刑人员———~~~
上海自2002年起率先社区矫正,已接收5万余社区服刑人员———~~~
     
2014年10月1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自2002年起率先社区矫正,已接收5万余社区服刑人员———
帮助失足者 熏新站起来
傅佩文
▲川北街道5·15公共卫生日公益劳动
▲社区服刑人员被宣告社区矫正生涯开始
▲新航与市帮教协会共同举办专场招聘会解决对象就业难
▲对外籍社区矫正人员讲解社区矫正规定
  “很想叫你—声‘上海姐姐’。”听到渡边(化名)这句话,秦瑾的眼眶湿润了。秦瑾是长宁区程家桥街道的—名社区矫正社工,渡边则是上海—家食品有限公司的日方总经理,可他还有—个更特殊的身份———社区服刑人员。因为犯有走私普通货物罪,渡边被判有期徒刑—年六个月,缓刑—年六个月,并接受社区矫正。

  社区矫正,就是以“戴罪之身”在社区服刑。他们部分人身自由受到限制,要按时报到、定期汇报、定量参加社区服务,高风险人员还会被戴上“电子脚环”,接受24小时监控。

  像渡边这样的社区服刑人员,在我们身边还有不少。上海自2002年在全国率先试点社区矫正工作,使得大量罪行轻微或者改造表现良好的罪犯有机会回到开放的社区接受矫正,由专业人员提供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更好地重新融入社会。

  ■记者 傅佩文

  矫正行为先攻心

  渡边的社区矫正生涯从宣告当日起就不那么顺利。

  “从今天开始,你正式进入社区矫正阶段,要严格遵守规定、认真服刑改造!”随着社区矫正执法人员庄重的宣告,渡边的服刑生涯正式开始,他被告知要“遵守周报到制度、受个别教育、参加集中教育、公益劳动、每月按时上交个人活动情况书面报告。”当听到自己要接受来自矫正干警、公安民警、矫正社工多重管理和教育,尤其是矫正初期三个月内不准请假外出时,渡边情绪立马激动起来,他对翻译说,自己是外国人,工作又特别繁忙,应有特殊待遇。对社区矫正,他非常抵触,不愿配合。

  社区服刑是严肃的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可社区矫正的核心又在于教育转化,因此矫正干警的强制执法只完成了矫正的第一步。为了让渡边顺利进行社区服刑,矫正干警、专职干部、帮教社工和相关居委经过沟通,为他度身定制了服刑方案。

  专职干部和社工根据他的特殊情况;为其制定了一年的教育计划,每个月都对他进行评估总结;针对他频繁出差的情况,矫正干警严格掌握法律和人情之间的平衡;渡边所居住的居委会原本安排他参加社区执勤,可渡边觉得戴着红袖章挥舞小旗会让大家都知道自己在服刑,本着尊重其本人不愿暴露隐私的意愿,居委会特别安排他每个月为老年活动室的老人进行服务;而如何打开渡边的心扉,作为他的帮教社工,秦瑾动足了脑筋,甚至拾起了多年前学过的日语。

  在渡边第一次携公司翻译到司法所进行周报到时,秦瑾带他们去了程家桥社区服务基地———机场新村居委。当时正值炎夏,三个人走在路上,秦瑾轻轻地用日语说了一句“天气真热啊。”渡边惊讶地转身看了看秦瑾,“日本的樱花非常漂亮。”秦瑾接着笑笑说。两句日语,终于拉近了两个人之间的距离。随着时间的流逝,渡边渐渐和这些特殊的“中国朋友”建立了信任。

  寓教于真诚关怀中

  作为总经理,渡边的工作非常繁忙,秦瑾经常发短信关心他的身体,提醒他不要忘记报到和汇报。一开始渡边不以为然,有一次约好的汇报时间也因为工作而延迟。已经是晚上9点了,渡边才匆匆赶到秦瑾的办公室,原本以为她早已回家了,没想到在楼下看到房间里还有灯光,一进门,秦瑾还在等他,连晚饭也没吃。“我相信你一定会来,再说定期汇报是你必须遵守的法律,违反了将会受到更严厉的处理。所以再晚我都会等你的。”

  渡边被中国社工的敬业和耐心深深打动了,他向秦瑾表示了歉意。从此之后,但凡汇报日,他再也没迟到过,还积极配合每日的报告;每月的思想汇报,他会全部写成中日双语的版本,打印得整整齐齐;对于社区安排的公益劳动,他都随叫随到。

  由于表现积极,专职干部将他的评级定为“二级”良好一栏,渡边为此还老大不高兴,认为自己还有能力获得更好的“三级”。

  宽严相济成就友谊

  有段时间,渡边出差很频繁,管辖民警经过几次提醒后,重申了中国法律,严肃拒绝了他之后几次要求请假到大连等地洽谈业务的要求。渡边很委屈也很困惑,对管辖民警产生抵触情绪,秦瑾耐心地向他解释,社区矫正采取不完全自由和相对开放式的管理,必须对他给于适当的限制,并建议他合理安排公司业务,“给自己减压也是一种能力,不妨利用这段不能出门的时间,好好陪伴下妻儿。”

  之后的一次个别会谈中,秦瑾发现渡边左手小指包裹着纱布,原来看似沉默的渡边将她的话听进去了,破天荒回家下厨做料理给妻儿吃,结果因为厨艺生疏切到了手。手破了,可他的脸上却浮现出了笑容,“以前只知道工作,其实生活还有很多内容。”放轻松后的渡边变得爱笑和幽默了,中文水平更突飞猛进。

  2011年3月,日本仙台爆发地震,渡边想回国探望母亲和重病的叔叔,他委托律师有关部门提出回国探亲申请,矫正干部、管辖民警和社工们也积极帮助他准备申请报告,秦瑾还专门去咨询了区司法局,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渡边的要求没能获得批准。不过这次,渡边表示尊重中国的社区矫正制度。此时,又适逢中国云南盈江地震,渡边在自己公司组织了募捐活动,并将捐款上交了国际红十字会,“希望为日本人民和中国人民尽一份微薄的力量。”

  回归社会再创佳绩

  像渡边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十多年来,很多社区服刑人员从矫正初期的自暴自弃,渐渐调整好心态,积极融入到社会中,有人努力创业成为面店小老板;有人从盗窃犯变为灭火救人的“见义勇为积极分子”;有人当上交通志愿者;有位患上癌症的老伯伯主动进行了遗体捐献登记,还有位外籍人士出资赞助了26名困难学生……

  他们当中还有不少是高级知识分子及企业高管,一位大学教师下海经商犯下诈骗罪,假释后进入社区矫正。在执法人员和社工的鼓励下,他重新振作,钻研发明创造,他设计的抗洪水房屋获得上海市优秀发明二等奖,高效自行车还在美国专利局申请了专利。浦东新区的一位社区服刑人员是名高管,社区矫正期间,他主动为街道下岗人员提供岗位,热爱文学的他还创作了一部小说,被编排成儿童剧,成了2008年上海市优秀儿童剧展演节目,因为表现突出,他被裁定给予减刑。

  “改造帮助失足者重新融入社会是社区矫正的重要目标,让他们重新站起来,以全新的面貌为社会和家人所接纳,是社区矫正工作的光荣使命。”上海市社区矫正管理局局长陈耀鑫这样说。

  截至今年7月份,全市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56721人,解除矫正47409人。十多年来,社区矫正人员中共有五千余名获得表扬,531人被记功奖励,240人被评为积极分子,69人因表现特别突出获得减刑。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特别关注
   第03版:生活备忘
   第04版:案例·产业
   第05版:家庭计划
   第06版:居家布置
   第07版:家庭收藏
   第08版:太太厨房
   第09版:大手小手
   第10版:妈咪宝贝
   第11版:广告
   第12版:健康讲堂
   第13版:养生保健
   第14版:两性私语
   第15版:缘份对接
   第16版:名人生活
帮助失足者 熏新站起来
创业成功竟成离婚“重灾区”?
当孩子开始玩起“小鸡鸡”
精尽人亡只是传说
张贤亮和他的城
报头
家庭周刊一版要闻01帮助失足者 熏新站起来 2014-10-15 2 2014年10月1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