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经考虑,父母最后还是选择支持他。结果,复旦大学物理系迎来了一位没有高中文凭的少年大学生。
1980年,还没拿到复旦大学毕业文凭的张首晟,正式踏上了赴德之旅。从柏林大学毕业后,张首晟被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录取,如愿以偿成为杨振宁的弟子。
在家庭教育上,张首晟秉持“让孩子自然成长,从兴趣中发展”的教育原则。他认为,要让孩子为自己的兴趣而成长,家长不要计划太多;让孩子主动,家长在旁帮忙。
张首晟在物理界获多项杰出奖项,但从未要求孩子要和自己一样,他反而鼓励儿子张晨波多方面发展。
张首晟在儿子小时,就给他买很多书,张晨波六七岁时最入迷的书都是数学书。张首晟记得,儿子当时可在讲解三角形的数学书中看出数学规律,于是开始培养他这方面的兴趣。
“要让孩子在趣味中学习及成长。”张首晟也给孩子其他领域的接触,如历史、伟人自传、旅游等。张首晟指出:“在孩子培养过程中,给孩子大的环境转变,对孩子成长是个挑战,如果孩子能面对挑战,又做得好,对他的自信心及成长都有帮助。”
张晨波每两年回一次中国,七年级时还有一个学期到延安的重点学校去读书,向自己挑战。有时张晨波看书太久,张首晟会拉他去运动或弹琴,以获得平衡。张晨波高中时连续四年身为水球队队员,还能弹一手好钢琴,喜欢古典音乐,最喜欢弹肖邦的作品。尤其令人羡慕的是,张晨波高中时获得了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而这与科学的家教不无关系。许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