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一版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著名指挥家张锐的家庭音乐教育
~~~——著名指挥家张锐的家庭音乐教育
~~~——著名指挥家张锐的家庭音乐教育
~~~——著名指挥家张锐的家庭音乐教育
~~~——著名指挥家张锐的家庭音乐教育
~~~——著名指挥家张锐的家庭音乐教育
     
2015年11月2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当“虎爸”的音乐家
——著名指挥家张锐的家庭音乐教育
◎全家合影摄影 林秉亮
◎其乐融融 摄影 林秉亮
◎指挥风采
◎张锐与恩师马革顺
  ■记者 金波

  最近,102岁的中国合唱界泰斗马革顺荣获国际合唱联盟“终身成就奖”。本报记者采访了马老的弟子、上海音乐学院外聘教授张锐, 以及张锐的两个学乐器的子女。让孩子学音乐,该当“虎爸虎妈”还是因材施教?他们之间的故事对于“十万琴童”的家长以及更多的父母无疑充满了诱惑力。

  “迷惑”的“荣誉墙”

  走进“上音”教授、著名指挥家张锐的家,首先忘掉的恰恰正是音乐。两只五六十公分大小的水族箱五光十色,其中一只游弋着一条条斑驳陆离的孔雀鱼,另一只有几十条出生不久的牙签般大小的仔鱼,上方的“产房”里,几条大肚成鱼随时会演绎新生命降临的喜悦。

  客厅里看不到乐器,也没有音乐。与水族箱同向的墙上,十几张奖状吸引了记者:有团市委、市教委、市少工委联合颁发的2015年上海红领巾小足球赛“奋勇拼搏奖”;有2015年上海市民体育大联赛中小幼学生精武拳术第二名(女 三年级组)奖;有静安区学生艺术单项比赛(钢琴)铜奖;有黄浦区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颁发的“魔方能手”、舞龙舞狮“巾帼英雄”奖;有上外静安外国语小学授予的爵士芭蕾社团“优秀学员”奖、“岗位小能手”奖、“现场作文大赛”奖、学期评优“进步小飞人”奖、“创意小达人”奖……

  望着张锐的儿子张驰手上捧着的小足球,记者有点“犯疑”:这是音乐之家还是体育之家?

  张教授带着儿子女儿来到西边的一个房间,这里摆放着钢琴、电脑,这是他的工作室和家里的琴房。张驰坐在钢琴旁,妹妹丹丹拿来了长笛,顿时,琴笛同奏,乐声飞扬。张锐先是站着欣赏儿子弹奏,脸上带着慈祥的笑容,不一会,他也坐了下来,开始了四手联弹。他们弹奏的是大作曲家舒伯特的《军队进行曲》。女主人叶芳望着丈夫和儿子的背影,她显然也进入了角色。

  儿子的天份令他惊喜

  张锐五十岁得子,三年后又有了女儿。

  1970年,他到江西上山下乡,由于会弹钢琴和拉手风琴,很快被调到县采茶剧团,以后又抽调到地区文工团。17岁的他虽是剧团最年轻的团员,但他通过自学学会了拉小提琴、吹双簧管、作曲、指挥。几年后,已当了6年乐队指挥的他报考上海音乐学院,指挥和作曲两个专业都进入了复试。当时只能读一个专业,作曲指挥系副主任桑桐让他慎重选择。张锐忍痛放弃了作曲专业,最终成为合唱指挥大师马革顺“文革”后招收的第一位弟子。

  1983年1月,随马先生到总政歌舞团和中央乐团讲学、交流的张锐,在北京举行毕业演出,大获好评。这年他被总政歌舞团录用,与彭丽媛、李双江、郁钧剑、阎维文、董文华等成了战友。

  在总政歌舞团当了五年合唱指挥后,他考入美国著名的印第安纳大学音乐学院,师从德国、英国指挥家学习歌剧指挥,并获乐队指挥硕士学位。毕业不久,张锐被弗吉尼亚瑞奇蒙市爱乐交响乐团聘为音乐总监兼常任指挥。在美国二十多年,他指挥过的交响乐团遍及美国、意大利、俄国、奥地利、匈牙利、瑞典等国。

  儿子出生前,张锐夫妇就实施起胎教,当医生的叶芳经常静下心来听音乐。儿子还在襁褓中,父亲就弹琴给他听,从一个个单音起步。张驰五岁学琴,他不仅双手的配合能力超过一般的儿童,而且一个小时练下来仍饶有兴趣,这使张锐暗暗惊喜。起初,张锐对儿子练琴抓得很紧,儿子进步飞快。但两年后,张锐才发现,儿子手指先天条件并不理想……从那以后,他就有意识地“放”了,不再硬逼着有点厌倦的儿子苦练了。

  “孩子学音乐,对他智力、注意力、逻辑能力和人性的提升,对他情感的培养都大有好处。这比盲目地要求他成为演奏家更重要,毕竟他们的成才之路还很长。”张锐说。

  长笛班的小尖子

  把独生子女当小皇帝,并不是国人特有的通病。谈起女儿丹丹,张锐引用了美国人经常说起的一句话:第一个孩子照书养,第二个孩子当猪养。

  2006年出世的丹丹没有享受胎教,她三岁学钢琴,但双手协调力明显不如哥哥。使爸爸感到欣慰的是,女儿比儿子更勤奋。学会了钢琴,张锐又让丹丹学长笛。现在,丹丹已是中福会少年宫长笛班名列前茅的小尖子。

  音乐教育也得因材施教,不分长短当“虎爸虎妈”,孩子大都会白白受罪。

  记者与张教授聊起东西方家庭教育的话题,张教授以他的亲身经历分析道:以前,东方的家长让孩子学音乐、学文化,成名成家的目的性很强。在美国一些乐团里,亚裔演奏员占了相当部分。但近些年,国内家庭的音乐教育氛围也有所宽松了。美国家长大都比较注重孩子的学习兴趣,但也有一部分父母经过反思较认同东方式的教育。张锐在长岛有位美籍爱尔兰邻居养育了6个孩子,他把其中4个孩子交给张锐学音乐。这位邻居对美国的学校教育不放心,平时孩子就在家学习,或家长教,或请“外教”。邻居还“授权”张锐,对孩子不要放任,打骂处罚悉听尊便。

  妻子:健康才是第一

  前几年,国内合唱界指挥人才缺乏的短板愈发突出,马先生的一批弟子相继回归。作为上海音乐学院的外聘专家,张锐回到母校,担任指挥系教授,并时常应邀执棒,出现在舞台上。

  张驰和丹丹也随爸爸妈妈来到了上海。张驰除了练琴,他还特别喜欢足球、乒乓球、魔方。丹丹则对武术、芭蕾等兴趣甚浓。兄妹俩还参加了黄浦区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的春天少儿合唱团。“春天”是国内少儿合唱团中的佼佼者,多次在国内外合唱大赛上夺得金奖,合唱团指挥徐亮亮、邓文博都是张锐的小师妹、小师弟。“春天”按学生的年龄和演唱水准分D班、C班、B班、小A班和大A班,张驰不但在合唱团坚持了下来,而且由D班渐渐升到了小A班,在歌声中,他体会到了合作的重要和声乐的魅力。

  张锐的妻子叶芳是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的眼科医生,回国后她安心在家相夫教子。丈夫要教学、演出,两个孩子的文化学习辅导、接送等大多由她承担。“健康才是第一”,叶医生三句不离本行,也道出了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在美国,张家住房宽裕,有三个厕所。初到上海,张驰和丹丹还要“争”洗手间。爸爸问他们:“美国好还是上海好?”孩子异口同声:“当然美国好!”如今再问,已习惯并爱上上海的孩子会由衷地回答:“上海和美国一样好!”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特别关注
   第03版:生活备忘
   第04版:案例·产业
   第05版:家庭计划
   第06版:家居生活
   第07版:缘份对接
   第08版:太太厨房
   第09版:大手小手
   第10版:妈咪宝贝
   第11版:小楼书香
   第12版:健康讲堂
   第13版:养生保健
   第14版:两性私语
   第15版:家庭收藏
   第16版:名人生活
不当“虎爸”的音乐家
婚恋网站线下 “猎婚”靠谱吗
“确认收货”就不能退货了?
马上高潮
王小平、郑晓龙:好搭档原是夫妻档
报头
家庭周刊一版要闻01不当“虎爸”的音乐家 2015-11-25 2 2015年11月2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