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复兴中路1186号的上海大戏院,是繁华的淮海路商圈旁的一处小型剧场。1942年建成后的开幕大戏——曹禺名作《原野》曾在当年轰动一时。但对于很多老人来说,更熟悉的还是1956年更名后的“上海电影院”。当时西藏中路有个“大上海电影院”,复兴中路上的则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小上海”。
此后的几十年,上海电影院经历几番浮沉,2011因年久失修存在消防安全隐患,影院停业整顿。今年,上海大戏院完成重建,外观如同一块悬浮在地面上的巨石。200多人的小剧场,将上演经典话剧、小型音乐剧和部分戏曲,实行50到200元左右的亲民票价。大戏院运营总监童歆说,剧场定位为“观众交互的新空间”。“我们实际是一个活动空间,座椅可以全部收进去的,3月10日开始有一个现代设计展,以后我们不想只是晚上七点半把剧场打开。在这么一个人流量集中的路段,我们希望从早到晚举行各种各样的展览、亲子活动等,让更多人走进剧场。”童歆表示。
这场呈现老物件、老手艺的跨界当代艺术展,将免费向公众开放到3月底。而剧场也将以“重生”为主题,于3月31日上演开幕大戏,再现曹禺的《原野》。
从4月7日开始为期10天的时间里,大戏院与上海张军昆曲艺术中心联合主办“当代昆曲艺术周”,将轮番上演传统昆曲演出、原创当代昆曲。今后,大戏院的小剧场定位也将和旁边的文化广场形成互补,多元化地满足民众的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