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天池出生第7天便成了脑瘫儿。祸不单行,莫天池的父亲莫小红因公司破产,没了工作,一家三口只靠低保度日。最难的时候,一个星期全家的伙食只有一棵大白菜,吃完这顿愁下顿。
虽然有亲戚接济,夫妻俩仍把全部的收入和精力都投入到莫天池身上,一有钱就拿去做治疗。作为母亲的祁彦几乎很少能离开孩子。
为了启发孩子的智力,莫小红找了一些汉字,尝试教8个月大的莫天池认字。在父母悉心的教导下,一岁半的莫天池就创造了一个小小的奇迹:认识了2500个汉字。
到了上学年纪,夫妻俩作出决定,“他必须上学,和外界能有接触,能有朋友”。7岁的莫天池,便被爸爸妈妈或抱或背,带进了小学课堂。而祁彦也开始了她漫长的陪读生涯。
莫天池说话书写甚至连吞咽等简单的机体功能都有严重的障碍,每一次书写,由于手指痉挛,指甲嵌入和手指挤压,手指间会渗出淡淡的血迹;书写速度更不及正常人的三分之一。
与他的天生劣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从小学到大学超乎常人的学业成绩。“他是个普通的孩子,他的成绩来自他加倍的努力。”父亲莫小红一路伴随儿子成长,最清楚外人称赞的“天才”儿子所付出的努力——他每晚都会学习到凌晨一两点。由于行走受限,他需要花更多时间在上课路上,但不管有多苦多累,他都会按时到校上课。在他的宿舍墙壁上,最显眼的就是各种单词词汇表。
从大二起,他以组长的身份开始带领同学搞科研,一共完成3个科研项目,并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还获得了“2013年度中国计算机学会优秀大学生”。他撰写的两篇论文分别入选2014、2015年度的亚太服务计算大会;是唯一一位获得与“互联网之父”图灵奖得主温顿·瑟夫先生交流机会的获奖学生。
对于别人的赞叹,莫天池谦虚地否认“天才”和“奇迹”的说法:“我是个很普通的人,每一个学生需要经历的痛苦我都需要经历,只是我的身体和别人不太一样,需要经历的痛苦更多。”对外界议论的“脑瘫天才”称呼,莫天池不以为然。他认为学业的成功是以勤奋为基础,“我刚备考托福的时候,听力是30分,我只有17分。老师就告诉我应该怎么做,我严格按老师说的做了3个月。除非有朋友叫我出去玩,否则我每天都练习。”坚持了3个月之后,由于每天戴着耳机,莫天池的耳朵都被刮伤了,但他最终拿到了想要的满分。
随着AlphaGo的成功,人工智能技术焕发出了无限的魅力,也让莫天池更加坚定了出国留学的想法。他说:“我想去美国学习人工智能与医疗系统的融合,用自己的研究成果为更多的残疾人提供生活便利。”“虽然我知道准备出国留学的过程会特别的辛苦。书写的时候,我的手指痉挛经常被笔磨到红肿,但总觉得不能一辈子待在自己的安全区,要去接触一些更有挑战的任务。”洪克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