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名人生活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10月1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美专,五十年前的F4
肖侯
■照片从左到右依次均为:朱德贤、魏景山、李醉、周凯。 (图片资料由李醉先生提供)
  ■肖侯

  金秋时节,我有幸拜访了上海颜文樑艺术促进会会长李醉教授,他给我看了两桢情态相同而时间跨度有着半个多世纪的黑白、彩色照片,并由此勾起了老画家那鲜活人生中难以忘怀的青春记忆。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李醉就读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油画系(本科),同班同学有夏葆元、魏景山、周凯、朱德贤等。那个年代,没有电视、电脑,没有手机,没有卡拉ok,甚至连录音机还未时兴,课余生活非常贫乏。同学们都住校,学校也成立了合唱队、民乐队,但平时排练不多。学美术的同学喜爱音乐的倒也不少,各个教室里时而会传出歌声、琴声和笛声。魏景山和周凯常在油画系教室练琴,完全按照正规五线谱,是学校小提琴演奏的佼佼者。《海顿小夜曲》《新疆之春》《如歌的行板》等优美的旋律常在油画系教室回响。当年李醉担任学生会文艺部工作,学校的民族乐器几乎都是由他一人去采购。李醉进校的时候,喜拉二胡,课余时间常与《良宵》《二泉映月》《光明行》等乐曲相伴,自得其乐。李醉和同学朱德贤也喜欢小提琴演奏,他俩都把家里的小提琴带到学校,平时有空就“解解馋”,但多是拉拉歌曲而已。一日兴起,李醉提议四个同学来个四重奏。记得当时选了一首瞿希贤的《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微风拂面,各就各位,乐曲响起,倒也悦耳,着实自我陶醉了一番,并由同学拍摄留下了一张弥足珍贵的黑白照片。

  2007年7月5日,画面中的四个“提琴手”,再次相聚,那时同学们都已六十出头,从黑白照片算起,已经过去整整45年了。那天,大家谈得无比欢快,老同学在一起,唤起了学生时代的点点滴滴:从韬奋楼油画系教室,谈到去金山农村搞“四清”,从在校上下铺,下乡睡稻草床谈到“文化大革命”……大家都经历了丰富的人生,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2017年10月24日,大家又相聚,五位老同学:周凯、夏葆元、李醉、魏景山、朱德贤。李醉特地从朋友处借了两把小提琴连同自己的两把,各人手持一把,依照黑白照片姿势摆了一个造型,谈笑风生间由夏葆元按下了快门。

  五十多年前,意气相同的结交,老同学的情缘已跨越了半个多世纪,大家庆幸都还健在 ,且欣逢盛世,虽然都已七十出头,有的已满头白发,但都老当益壮,仍活跃在当今画坛上。

  夏葆元、魏景山两位教授近年多次举办画展,展示了他们的最新力作,在美术界引起了不同寻常的反响。魏景山教授还首次展示了他的雕塑作品,人物造型栩栩如生,赢得同行的高度赞赏。周凯教授是著名的山水画家,退休后笔耕不綴,连续出版了多本画集,最近出版的《纵目天容》大型画集,传统笔墨精到,极显功力,引起业内的高度关注。朱德贤教授多才多艺,除了精于油画,对设计也颇有建树,第11届北京亚运会会徽设计,在全国上千件稿件中脱颖而出,拔得头筹。

  这次我拜访的李醉教授,长期担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工作室主任,从事油画制作及美术教学,硕果累累,桃李天下,作品经常在国内外展览、出版或被收藏。他两次为中国政府创作赠品《胡志明主席》《维多利亚瀑布》传为美谈。而那本精心苦研创作的《李醉唐诗诗意油画集》用崭新的绘画语言,赢得了国际上的赞誉,他在东西方多国举办唐诗油画专题展览。不得不说的是,才华横溢的李醉教授出版了由贺绿汀题写书名的《李醉音乐作品集》更是印证了艺术家的音乐天赋,让音乐界的专家刮目相看。

  时光荏苒,青春无悔,心有情缘,岁月不老。两桢不同寻常的照片,是老同学、老艺术家的半个多世纪的同学情谊、音乐情愫、美术情怀的最好见证。作为后辈,祝贺夕阳无限的老艺术家们,在洒满鲜花阳光的艺术大道上提琴奏乐,挥笔作画,迎接创造更加绚丽的未来。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特别关注
   第03版:申城纪实
   第04版:申城纪实
   第05版:申城纪实
   第06版:申城纪实
   第07版:缘分对接
   第08版:家庭计划
   第09版:大手小手
   第10版:妈咪宝贝
   第11版:旅游休闲
   第12版:旅游休闲
   第13版:养生保健
   第14版:健康讲堂
   第15版:家居生活
   第16版:名人生活
大师写大师 胡荣华传奇惊世瞩目
上海美专,五十年前的F4
家庭周刊名人生活16上海美专,五十年前的F4 2018-10-10 2 2018年10月1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