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早高峰有时堵车堵到让人心烦,时不时的一些小事故会让这条马路堵到苦不堪言。这时,你经常会在烈日骄阳下看到那一个个穿着蓝色制服的交警站在路口,保证道路的通畅。汗水常常浸湿了他们的制服,但他们却无暇顾及。让市民安全、舒心地上班、上学才是他们眼中的要紧事。
文 / 记者 沈怡筠
黄俊:
有“范儿”的“活地图”
“警察同志,我车轮胎爆了,还要送孩子赶飞机,能不能帮帮忙?”盛夏的一天,正在中山东一路巡逻的交警看到了在一辆黑色轿车边上焦急的中年妇女的求助。他当即下车,迅速设置好停车警示标志后,熟练地从她的车后备箱取出备用轮胎,在地表温度高达60℃的的情况下,为其更换轮胎,整个过程仅用了10多分钟,让母子俩按时赶到机场。这位交警的名字叫黄俊,是黄浦交警支队一大队警长。出生在上海的他,小时候受电影《今天我休息》中马天民的感染,立志长大后要当一名真心为民的人民警察。大学毕业后,身高1米83、英俊帅气、英语流利的他,终于如愿以偿,警校培训后被分配在黄浦交警支队外滩“一级岗”,成为了一名交警。
外滩是上海的“名片”,中国的“窗口”,在外滩执勤不仅光荣而且责任重大。外滩地区外国人交通违法比例普遍高于其它地区,一些外国人想凭借外籍身份和语言障碍蒙混过关,有时候执法人员在对外籍人士处罚时也时常会引起群众的围观。在黄俊看来,如果不能熟练运用警务英语纠处交通违法行为,就会丢中国警察的“范儿”。因此,他有针对性地搜集了好几本交通违法类英语书籍,对自己进行“专业训练”。
“很多游客来上海旅游,外滩一定是他们的首选,在执勤的时候,经常会碰到不认路的游客前来咨询。”为了能够快速地为旅客解答问题,黄俊利用业余时间加强上海地域文化知识的学习,将上海的主要干道、文化古迹、地标建筑,以及将自己管辖的近一平方公里的近百个外滩道路弄堂、70多个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熟记于心,成了问不倒、一口清的“活地图”。
“这是我在外滩度过的第六个国庆,逢节假日,是我们最忙碌的时候。”每逢国庆,黄俊都会现身外滩, “对于我的不着家,家人也曾有过不理解,有一年他们来看我工作,看到外滩人来人往、车流不息,感受到我的工作确实繁忙,慢慢地也就理解了。”工作时认真严肃的他在生活中却是个阳光的大男孩,“我的肤色可不是当交警晒出来的!下班后,我常和朋友们打打球、唱唱歌。”
人物名片:黄俊,现任黄浦交警支队一大队警长,二级警司。2013年8月加入警队,在上海外滩交通“一级岗”执勤。从警5年来,黄俊先后荣立三等功一次,两次荣获嘉奖,2016、2017年连续被分局评为“十佳优秀交通民警”。2018年荣获“光荣与力量——2018感动上海年度人物”提名奖、敬业类“黄浦好人”等称号。
蒋黎春:
用“编程”解决道路拥堵
“你的电瓶车怎么能停放在这里呢,这是违规的,要处罚。”像这样的处罚,蒋黎春几乎每次出勤都会遇上。随着网络订餐平台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外卖骑手到附近取餐送餐。受送餐时间的限制,他们急于完成订单的外卖骑手时不时会上演一出出“速度与激情”。
蒋黎春是静安公安分局交警支队一大队的“85后”警长,毕业于计算机专业的他经常使用“编程”式的思考方式来思考工作中的问题。
面对外卖小哥经常“乱窜”导致的交通问题,蒋黎春表示:“单纯的处罚是没用的,只有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才能有效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为此,蒋黎春提出了为外卖骑手规划专门停放区域的设想,并与同事实地走访了多家商场,最终,在上海商城西康路地下停车场入口处,开辟出了首个外卖电动车的停放专区,有效缓解了因外卖电动车乱停造成的交通拥堵。
“以往来这里取餐边上的停车点都被共享单车占了,停个车还要找地方,有了专门的停车区域真的节约了很多时间。” 外卖冯师傅说。
而在人流、车流密集的静安寺商圈,高峰时段如何快速出行牵动着周边楼宇白领们的心,尤其是车辆进入铜仁路北向东左转车道需要横跨占用北向西车道,影响北向西右转车辆通行,易造成拥堵,善于思考的蒋黎春也决心要攻克这一难题。如果将原来的左转和右转车道,调整为左转和“左转+右转”车道是不是能解决这一问题呢?蒋黎春多次到路口实地测算,发现铜仁路到延安路左转和右转的车辆约为6:4,但是左转车辆通行时间只有35秒,一根车道无法消化,如果右转车道变为左转加右转,右转车辆又无法消化,经过大胆尝试、小心印证,蒋黎春向支队相关部门提出了建议。
“城市管理难以毕其功于一役,新时代的交警也需要创新思维,让出行的市民有获得感。”蒋黎春表示。
人物名片:蒋黎春,静安公安分局交警支队一大队警长,从警六年,参加公安工作的起点就是申城模范岗——“延安华山”岗。该岗组曾多次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上海市“共青团号”等诸多荣誉。
王润达:
脱下球服穿警服
从警前,他曾是一名足球运动员、锋线“明星”,他的家中摆满各种全国杯赛冠军奖杯。2014年,大学毕业,他选择报考警校穿上心仪已久的警服,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这一年他25岁。面对人生的岔路,他毅然选择了警徽,把过去的荣耀放在一边,开启了人生新篇章。他说自己的梦想就是在机铁轰鸣中守护申城的平安。
他,就是上海市公安局徐汇交警支队五大队警长王润达。对于他而言,足球和从警是男人的两种情怀。
上海南站是徐汇区漕河泾街道辖区内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高峰期间日均客流量超过5万人,辖区内人员杂、情况多、交通问题突出,日均通行旅游车超过1500辆。而王润达的工作岗位就是在以上海铁路南站为核心的周边区域,人流、车流、物流出行密集,工作任务繁重。
“这儿的工作节奏很快,必须学会快速融入、自我提升,否则便会被淘汰。”这是王润达的带教师傅常对他说的一句话,他也的确没有让大家失望,始终把学习当作一种习惯,队内“老法师”们也乐于倾囊相授。不到3个月,笔记本上的学习记录已密密麻麻,法律法规已能倒背如流。
即便是在如此繁忙的工作之下,王润达也不忘时常抽出时间陪伴父母,每年带父母出去旅游1次、每年帮父母过生日是他给自己定的小目标,“陪伴才是送给长辈最好的礼物。”除了陪伴家中的父母,王润达在工作之余,辖区内钦州路上的上海上达天平敬老院就是他常去的地方。眼看重阳节又要到了,王润达又来到了老人们的身旁,热情地陪老人聊天解闷、询问老人的身体状况、耐心倾听老人们讲述往事。
全心投入工作,时常陪伴老人,但是王润达却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王润达的妻子陈迪回忆起两人筹办婚礼时的场景,“那时候,我满心欢喜地议论着婚纱、礼服、酒店、婚庆等,但是他就一直是加班、整治、行动。”
其实,当时整个大队上下都很关心王润达的婚事,甚至有一次夜间设卡行动,领导知道他家中有事便特意放了他的假。没想到当晚6时50分,他却准时出现在岗位上,“我是警长、又年轻,应该起到表率作用。这次G20峰会安保任务十分重要,相信未婚妻会理解的。”
“我喜欢弹琴和看书,他喜欢足球和旅游,我们动静结合,挺好的。”2015年,这对他们俩在一次活动上一见钟情。1年后,两人结成连理。从那时起,陈迪对交警的工作才有了感性认识。乘车经过上海铁路南站周边时,她都会挤到窗户边,凝望丈夫在风雨烈日下专注指挥交通的身影,每次都被泪雾模糊了眼睛。
人物名片:王润达,徐汇公安分局交警支队五大队警长,工作至今四年多,连续三年被评为年度优秀个人,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获嘉奖三次,被评为徐汇公安分局优秀共产党员。
他们是年轻的交警,他们用责任,用创新的思维,用舍小家为大家的胸怀守护着申城的道路,他们始终相信自己多流一滴汗,群众的心头就多一份安全感;多一份坚守,道路交通就多一份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