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厌”才是试金石
要有一样的兴趣爱好和三观,非常非常难,因为我们在完全不同的成长环境中长大。比如说都喜欢读书,他喜欢读历史古籍,你喜欢看爱情小说,他喜欢太宰治,你喜欢王小波。比如说都喜欢旅游,旅游也分坐着飞机,出入五星级酒店的旅游,和骑着自行车,当个背包客的旅游。比如说都喜欢电影,电影也分幽默轻松的搞笑电影和动作片、文艺片,纪录片等等。
那么,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
我们不妨逆向思维一下,不要按照相同的喜欢去找另外一半,按照相同的排斥点去找另外一半,就会发现事情就会变得简单得多。原因有三:
第一、讨厌比喜欢更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为什么会这样呢?科学家早就证明这个道理了。南佛罗里达大学的著名心理学家Bosson做了一个实验,他通过一些方法展示一个人的性格和心理特征,让参与实验的人根据这个人的情况,说一个自己喜欢的点,和一个不喜欢的点。然后,他让相同喜欢点的一群人在一起社交、相同不喜欢点的一群人在一起社交。最后的结果显示:有共同不喜欢点的群体比有共同喜欢点的群体在一起社交时,拥有高得多的亲密关系。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你在表示不喜欢的时候会自我暴露,而这相当于是一种信任的表达。也就是说,如果你们拥有相同不喜欢点的时候,就拥有了信任,你们和第三方划清了界限,你们是一个群体的人,俗称“站队”。你想想,你和闺蜜之间,或者朋友之间,一起吐槽某个人或者某件事情的时候,你们的关系是不是更近一步呢?
第二、喜欢可以假装,但不喜欢很难隐藏。喜欢不一定是真喜欢,但是讨厌就一定是真的讨厌。从某种意义上讲,喜欢是感性的,大多是由于感官的需要,还有些是受别人的影响,出于对当下流行东西的盲目追求。而不喜欢却是出自人心灵深处的一种不由自主的反应,是价值观最直接的体现,根植于信仰深处。
第三、维系婚姻的关键不是共同的兴趣爱好,而是共同的不喜欢。比如说,你们都讨厌不思进取,那么你们夫妻会在同一个阵营里面,相互监督着进步,一起努力赚钱。比如说,你们都不喜欢胖,那么你们会一起去减肥,他上健身房,你练瑜伽,虽然方式不同,但是目的是一样的。这样的共同排斥,比共同的兴趣爱好更根深蒂固。
婚姻不就是这样么,我不要求你对天下所有的人都好,只要对我一个人好就行,我不要求你在最亲密的人面前都要维持自己最完美的形象,真实、不完美,有缺陷的,那才是最好的东西。
因为谈恋爱是和优点在相处,而过日子是和缺点在磨合,如果在一起连自己的缺点,连自己排斥的东西都不肯向对方坦白,那么这样的婚姻始终悬在半空中。
反观我们生活中很多的男女,结婚前聊天的时候,总是喜欢说:我喜欢旅游,我喜欢读书,我喜欢健身,我喜欢电影,拜托,这有什么毛用?不断维持自己在对方眼中高大上的形象,只会找到一份华而不实的感情。
利用排斥,就可以筛选掉很多人,这样是不是给你将来结婚之后的道路又扫清了很多障碍呢?所以,在结婚之前,知道一个人不喜欢什么,比知道他喜欢什么,更重要。
好的爱情是做真正的自己
美国有一个非常火爆的约会软件,叫“Hater”,它帮助了无数情侣成功走入婚姻。它也是利用了这一点,看两个人不喜欢什么,然后把有相同排斥点的人撮合进入婚姻。
“Hater”的创始人说:“遇到一个和你不喜欢同一事物的人是极其幸运的事情,一个人排斥的事物是他作为这个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是谁’,所以了解他讨厌什么是非常重要的。”
两夫妻都受不了脏乱差的环境,那么结婚之后,绝对不会出现衣服乱扔,厕所起垢的场景,也不会出现一个拼命干家务,一个当起甩手掌柜的情况。因为对于邋遢的排斥,会促使他们共同去追求清洁的环境,怕就怕一个不喜欢邋遢,一个却无所谓。还有对于打牌赌博的共同抵触,对抽烟喝酒的共同排斥,同样不喜欢香菜、大蒜、反感胡吹海喝等等,这样会促使两个人的关系越来越亲密。
一句话说白了,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真正的爱情,是你们都可以在里面做真实的自己,不需要刻意隐藏和假装。真正的爱情,是相处自然舒服,彼此成全又互相打磨。愿你早日找到这样一个人,就这样开开心心过完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