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积极互动
6月24日,以“阅读,真带劲!”为主题的嘉定区初中校长研修共同体现场会第五站在迎园中学举行。嘉定区教育局局长姚伟,上海市教委基教处副处长周勤健,上海市新优质学校研究所副所长李学红,上海市教科院原普教所所长、上海市新优质学校研究所所长胡兴宏,嘉定区教育局副局长、教育学院院长祝郁,上海市中学语文教研员曹刚,上海市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张大文,上海市新优质学校校长,嘉定区初中校长、初中分管教学副校长,小学新优质联盟盟主学校校长,嘉荫县教师代表团等参加活动。
行动:联盟阅读齐改革
迎园中学新优质联盟盟主学校校长、迎园中学校长张莉琴作《推进阅读课程收获满园郁香》的主题汇报,分享七所学校(迎园中学、马陆育才联合中学、娄塘学校、德富路中学、戬浜学校、练川实验学校、苏民学校)聚焦阅读教学改革,通过两年多的实践,在教学经验、课程开发、课程管理等方面形成的经验积累,让大家看到了各成员学校各具特色的校本化阅读样态,同时结合阅读推进工作的调研提出相关改进策略。
收获:师生家长共成长
教师微论坛、现场嘉宾互动体验、阅读小名士友谊赛、家长阅读感言VCR从不同角度向与会者呈现阅读成果。
由上海市特级教师张大文和联盟成员校的语文教师代表共同参与的阅读微论坛,向大家展示了学校如何让学生尝到阅读的甜头;教师如何精心编撰适合学生的阅读读本《走向无师自通的语文课》;联盟如何在一次次的活动中锻炼教师的阅读教学能力,在阅读工作的推进过程中,教师的专业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实现了教学相长。现场互动环节让嘉宾们亲身体验了阅读评价工具;“阅读小名士”友谊赛让大家领略了小读者的风采;家长感言VCR真实讲述了他们的阅读故事。
展望:专家引领再出发
根据联盟内部分师生阅读情况的调研结果,联盟正确分析情况,厘清问题,寻找对策,凝心聚力再出发。
语文特级教师张大文、曹刚分别对语文阅读提出建议,强调语文的核心素养是教会学生学会思考,要给学生创设必要的学习经历。姚伟向初中研修共同体的校长们推荐了思想经典、教育趋势展望、学校变革、课程与教学、人生感悟等五类值得深读的好书,希望校长们作出垂范,引领全校师生去不断阅读。胡兴宏表示:迎园中学新优质联盟各成员校自主组合,在阅读推进工作方面有成效。联盟在推进时有抓手,项目符合学生的实际;体现新优质的理念,关注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有引领者,既有盟主单位,又有语文专家;形成了可操作性的举措;有研究形式;各校有自己的重点特色。
周勤健肯定迎园中学新优质联盟7所学校在阅读教学方面的集体智慧传递,对嘉定正在推进的大语文、大阅读探索以及初中学校的智慧传递机制表示赞赏,认为嘉定探索了很好的经验。希望嘉定区始终牢牢把握新优质学校整体优质均衡的目标,携手实践,激发持续改革的动力,成就家门口越来越多的好学校。
集体智慧传递
嘉定区迎园中学坚守“禀受才智于自然,回复灵性以全生”的办学理念,引领全体员工秉持真诚与信赖、慧心与创意,使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追求卓越。学校围绕“博约兼资 文行并美”的校训,积极打造博约文化,架构了以“博约”为主题的课程图谱,通过目标、途径、内容、评价、标准、素养、保障等维度具体落实;围绕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健康生活、创新实践等方面设置了迎园中学博约课程:全面实施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学科课程“统整表”,丰富学生在校体验与经历。
制定质量标准,强化队伍建设
学校深入推进全面质量管理,强调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完善选聘制度,形成更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出台《迎园中学教师专业质量标准》,围绕专业精神、专业能力和专业活动三个维度,从达标之师、经验之师、领军之师三个层级给予教师发展目标,助推教师成长。学校重视教师培训工作,认真调研,了解教师培训需求,做有针对性的精细化教师培训项目。如:根据46.07%的教师反映,教育科研和论文撰写能力是目前最欠缺的专业能力,学校师训部组织专题培训,细致辅导。
坚持教育改革,增进课堂效率
学校在各个学科进行教育改革,并通过专业平台进行科学检测。数学学科开展APP课程教学,结合同频器、微课等技术手段改进教学策略,教研组从管理走向学习研究,从制度建设走向“愿景”建设。语文学科课改紧紧抓住阅读主线,打造阅读、写作、演讲金三角结构。架构了9年贯通的阅读课程框架。探索出了“激动—培趣—提能—立德”的语文阅读培养模式,以“阅读5问”作为衡量标准。英语学科继续以口语、朗读为突破口,在学生中推广使用“英语词汇互动平台”和听说测试训练。地理、生命科学学科积极开展合作,探索跨学科教学模式。非统考学科教师每学期组织学生项目活动,通过PBL和PBT方式培养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落实幸福课程,提升德育实效
学校在迎园教育集团内架构了九年贯通的全面育人体系,结合“大中小德育课程一体化内容体系框架”梳理集团未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标和集团的德育培养目标“为未来社会培养全面而有个性的合格公民”。学校开展德育创新培训,倡导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设计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不是德育灌输,而是自然融入。通过教师德育通识能力培训,实实在在改变教师的观念,打破德育的固有模式,开启全新的德育路径。依据精神建设、情感指导、制度建设三大方略开展生活德育班级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