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妈咪宝贝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9月11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躲不开的“睡眠倒退期”,该如何应对?
图 TP
  有小宝宝的家庭可能遇过这样的情形:本来能睡眠规律、安睡整夜的宝宝,一夜之间画风突变,变身“睡渣”,夜醒频繁、白天小睡时间短、哄睡困难、烦躁不安、更黏妈妈……这是怎么回事?

  家长别担心,宝宝可能进入了“睡眠倒退期”,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大多数睡眠倒退都是阶段性的,只要找出原因,消除影响因素,宝宝的睡眠很快就能回归正常。

  “睡眠倒退期”什么时候出现?

  一般睡眠倒退期会在4个月、8~10个月、11~12个月、18个月、2岁时出现,大多持续的时间1~4周左右。宝宝生长发育以及心理发展的一些关键期,都有可能出现睡眠倒退的情况。

  出牙期  4~6个月是宝宝出牙期,这个阶段的宝宝往往因为口腔不适,从而出现频繁哭闹、夜醒等问题。

  面对出牙期的宝宝,没有什么有效的办法,妈妈只能多一些耐心,给宝宝买一些磨牙玩具,晚上睡觉的时候可以多安抚一下宝宝的情绪,适当地喂一些奶,让宝宝平静下来。

  大动作发展期  在宝宝学习俯趴、翻身、爬行、行走、跑跳等一系列大动作时,都可能会出现频繁夜醒的情况。比如翻身把自己翻醒;突然站起来把自己吓醒等等。大动作发展期的宝宝每夜频繁醒来,接觉更是难上加难。

  这个阶段的宝宝,妈妈们可以让宝宝在白天的时候多运动,消耗他们的精力,这样在晚上的时候容易入睡,夜间惊醒时,尽快安抚宝宝,帮他们接觉。

  猛长期  1岁以内的宝宝,不定期会出现快速生长,宝宝的身高、体重以及脑容量都会快速增加。突然的猛涨会导致宝宝吃奶量变大,变得频繁无规律,所以会导致宝宝睡眠时间变短,吃奶急,脾气暴躁等。

  并觉期  宝宝开始缩短白天睡觉时间。4个月开始并为3觉;6-9个月开始并为2觉;1岁以后开始并为1觉。

  并觉期的宝宝会开始出现小觉频繁清醒,白天入睡困难的症状,原本的作息时间开始变得混乱。这个时候妈妈们可以根据情况来看,可以取消某个阶段小觉,帮助宝宝度过并觉的烦躁期。

  分离焦虑症  大部分宝宝通常在7~8个月会出现分离焦虑症,他们逐渐意识到妈妈是会“离开”的,这个阶段的宝宝夜间会频繁地清醒,要确定妈妈的位置,寻求妈妈的安抚。

  还有很多其他的原因都可能引起睡眠倒退,如:搬了新家、换了保姆、甚至是出去旅游等等。

  如何顺利度过“睡眠倒退期”?

  宝宝睡眠突然不好,相信很多妈妈都会感到无助、焦虑。但一旦发现孩子有异常的睡眠表现,首要任务是寻找宝宝睡眠异常的原因,而不是急着纠正宝宝的行为。

  如果宝宝是处于大运动发展时期,妈妈要做的是耐心陪伴孩子度过这些特殊的时期,而不是对孩子提更多的要求,更不应该对宝宝表现出焦躁、不耐烦,这样只会适得其反。找出问题背后的真正原因,并对症下药,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尽量满足孩子需要  处于睡眠倒退期的宝宝,需要妈妈做更多让宝宝觉得舒服的事情,并给予宝宝更加舒适、更有安全感的睡眠环境。

  建议让孩子从妈妈的拥抱、抚触中获得舒服、温暖、愉悦的感受;如果宝宝处于猛长期,妈妈不用焦虑,要注意让宝宝吃饱、吃满足,妈妈奶量跟上后,宝宝会自行调整,恢复正常。

  白天充足的运动很重要  白天充足的运动相当于是给宝宝晚上的睡眠“充电”,因此妈妈要确保宝宝白天有足够的运动量。

  如果宝宝处于翻身、学爬、学走阶段,妈妈白天可以帮助宝宝多练,好让宝宝尽早学会。

  维持原有作息  睡眠倒退不会影响长期的作息习惯,妈妈还是要努力维持宝宝原有的作息规律,如白天的小睡习惯,夜间早入睡。

  看护人的耐心   当遇到宝宝睡眠倒退期,很多妈妈都是束手无策、慌乱、无助、迷茫、崩溃等各种辛酸滋味涌上心头。其实, 睡眠倒退终会过去,孩子的成长需家长的陪伴。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特别关注
   第03版:生活备忘
   第04版:家庭计划
   第05版:申城教育·纪实
   第06版:案例·产业
   第07版:家居生活
   第08版:妈咪宝贝
   第09版:大手小手
   第10版:旅游休闲
   第11版:旅游休闲
   第12版:健康讲堂
   第13版:小楼书香
   第14版:两性私语
   第15版:家庭收藏
   第16版:名人生活
躲不开的“睡眠倒退期”,该如何应对?
家有“口水娃”,爸妈怎么办?
莫让孩子的“起床气”影响学习
广告
广告
家庭周刊妈咪宝贝08躲不开的“睡眠倒退期”,该如何应对? 2019-09-11 2 2019年09月1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