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6:深度报道
     
本版列表新闻
新民报系媒体: 新民网 | 新民晚报 | 社区版 | 家庭周刊 |大学生版 | 新民周刊 | 新民地铁 | 美国版
     
2011年09月01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微博时代:造谣与辟谣的角力战
新民图表 制图 贺信
  本报记者  吕剑波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而微博用户数量以高达208.9%的增幅,从2010年底的6311万爆发增长到1.95亿,成为用户增长最快的互联网应用模式。

  快捷、便利、互动性强,这些特点使得微博迅速流行壮大起来。不知不觉间,街头巷尾都能看见刷微博、发微博的“微博控”们,信息的传播从未像微博时代这样快速广泛。

  然而,另一个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谣言的传播也变得如此迅速。微博时代,一场造谣与辟谣的角力战已然打响……

  1  疯传的谣言

  “我一百天大的孩子在这次事故中不在了。”“7·23”温州动车追尾事故发生后,腾讯微博认证用户“郭瑶”发布的这则微博,让不少网友唏嘘不已。大家在转发的同时,都把自己的慰问之情一并转达给了“郭瑶”。

  可是,之后的事情让大家愤怒——“郭瑶”被证实是假冒的,人们还发现该用户在利用网友的同情骗取慰问金。

  “郭瑶”的微博被转发数十万次,影响广泛,在被网友质疑后,腾讯方面注销了该用户。

  这仅仅是微博上谣言传播的一个例子。微博时代,谣言的传播究竟有多可怕呢?

  以1.95亿的微博用户为例,140个字的信息量,只要1秒钟的传播时间。如果每个人有100个粉丝,10%的粉丝跟着转发,只需转发4次,几秒钟内,就可以达到1亿人次的信息覆盖。

  “微博的存在具有两面性。一面是它使真相传播得非常快,另一方面谣言也传播得非常迅速。两者是矛盾体。”武汉大学信管院和计科院教授沈阳这样评价微博。

  按照专家的归纳,微博造谣的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捕风捉影;二是凭空捏造;三是断章取义;四是移花接木,主要表现为图文不符;五是偷换概念。此外老调重弹,难以消除,是微博谣言的重要特点。真相滞后导致谣言裂变,水军推动带来暗流涌动,这些特点也让谣言如同“病毒”般顽固。

  2  真相的追求

  在网上,开始有人自发地辟谣,而“辟谣联盟”则是当中最受人关注的一个。这个成立于今年5月18日、自称为民间辟谣的组织,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关注人数便累计数万人。

  “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追求真相的愿望。”辟谣联盟发起人之一、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吴丹红(网名“吴法天”)说。

  另一位发起人,媒体人窦含章的初衷也很简单,就是“为了真相”。作为乐清钱云会事件网友调查团的一员,窦含章发现,正是网络谣言的不断传播,“好像很多人都失去判断的能力了”,而且其中很多谣言“技术含量很低”,所以他觉得“对于这些特别弱智的谣言,我们应该去辟”。

  以“窦含章”“吴法天”“点子正”等为发起人,如今,“辟谣联盟”的核心成员已有二三十个。“辟谣联盟”设立了一个QQ群作为虚拟会议室。每当发现可疑信息,就交由8个审核委员会成员审核,以“多数同意、一票否决”的原则决定是否辟谣。

  辟谣的渠道主要是通过网上的信息检索,用搜索引擎将一条微博的多个关键词在新闻、论坛、博客里面检索消息出处,如果是原创就联系本人,甚至让网友现场调查,尽可能多渠道查证消息真实性。

  自成立以来,“辟谣联盟”揪出了6月23日北京暴雨中3张移花接木的照片,查出“卖淫女裸体受审照片”其实来自越南,澄清了“出血性大肠杆菌已入侵北京”的不实信息。

  而之前提到的“郭瑶”事件,也是他们的“作品”。

  3  替政府说话?

  实际上,新浪微博上专事辟谣的虚拟组织,并不只是“辟谣联盟”。在“辟谣联盟”成立之前,果壳网建立的“谣言粉碎机”以及新浪官方的“微博辟谣”都已存在。

  而“辟谣联盟”成立以后,各种非议也随之而来。

  对“辟谣联盟”的质疑,最强烈的一点就是“只辟民谣,不辟官谣”。对“辟谣联盟”的批评者来说,既然窦含章宣称自己是“替政府说话的人”,那么显然他发起的“辟谣联盟”同样值得怀疑。

  “我这么说话有什么可丢脸的吗?作为一名坚定的共产党员,我为自己的党说话,我信仰这个党,我支持自己的政府,替它说话怎么了?”窦含章反驳说。

  但这样的表达,在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传播系主任杜骏飞眼里,却是不合适的:“出现一些负责任有担当的‘辟谣平台’,作为补充手段,是必要的和有益的;但不能反客为主,弄得只有一个权威的、孤独的、俯瞰网民的‘辟谣平台’,社会文明和政治进步反而会受损害,如此,它将功不抵过。”

  4  对人不对事?

  今年8月,联盟内聊天截屏图片被曝光,让“辟谣联盟”站到了舆论抨击的风口浪尖。

  根据截图,有成员在群组聊天时建议:“老榕和李承鹏之间,打击李承鹏很合适”“群策群力,咱们先(集中)攻一个”“加V的影响大,我们要集中清理一次。”“我们一定要实事求是,对人不对事。”

  老榕因为“榕通社”直播利比亚战争而声名鹊起,随即被“辟谣联盟”成员“尼德兰苹果”质疑。

  “他说我选择性直播,我就一个人,我当然有选择,我选择得对不对、这件事情有没有?是可以查证的。”老榕说。

  作为反击,老榕将那份声称“对人不对事”的“辟谣联盟”QQ群聊记录贴到了网上,一下子让“辟谣联盟”陷入了被动。

  不过窦含章认为老榕是在断章取义,因为“这个说法是发言的人打错了,后来很快就做了更正”。为此,还有联盟成员专门发了完整的聊天记录,上面显示,那个人很快纠正自己的说法应为“对事不对人”。

  尽管如此,人们对于“辟谣联盟”公信力的质疑已经达到了顶点。压力之下,包括“尼德兰苹果”在内的部分联盟成员宣布退出。

  5  人人能辟谣?

  在老榕看来,“辟谣联盟”的存在“不合理,也不合法”:“谁给你的权力?新闻媒介都没有,他为什么有?他能代表谁?”

  老榕认为,有些微博上的辟谣,他是支持的,但根本不需要有一个组织来专门辟谣,“在微博上每一个人都会辟谣,有很多人经常无意识地就把谣辟了,不用人裁判。”

  对此,沈阳教授认为,有些谣言的确止于智者,但有些还是需要公开的辟谣。

  不久前发生在济南的一件事,或许可以证明这一点。

  8月17日傍晚,济南发生一起女狱警因修车排队顺序纠纷殴打修车夫妇的事件。该事件在微博上被曝光后,立即引起网友广泛关注。

  山东省济南市公安局宣传处副处长李伟平回忆,公安局当天下午5时多接到打人报警。然而,微博的速度却出奇地快,很快就有了“警察殴打老太太”的消息。

  而此时,李伟平已经与同事赶到了现场。在了解了现场情况以后,李伟平本想请示领导,召开一个现场通报会。但“太慢了,等到媒体报道出来,群体性事件早就被扩大了”。于是,李伟平想到了发微博。晚上8时多,李伟平用“济南公安”的名义发微博,告知了事情真相,随后,又连续发了多条微博直播案情的发展,同时对传言进行了辟谣。

  从晚上8时多到第二天凌晨4时,“济南公安”先后发布微博11条,第一时间披露治安事实真相。

  “当时我在现场,看到很多围观的人在用手机拍照,或者发微博”,李伟平说,“等我把官方消息发微博后,我发现不少在现场看手机的人,明显比之前冷静了不少。”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评论·综合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财经新闻
   第A10版:早间点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特别报道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深度报道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理财·财市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法治视窗
   第A31版:广告
   第A32版:公众服务
   第B01版:军界嘹望
   第B02版:军界瞭望·人物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军界瞭望·兵器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新民楼市
   第B10版:新民楼市
   第B11版:新民楼市
   第B12版:新民楼市
   第B13版:新民楼市
   第B14版:新民楼市
   第B15版:新民楼市
   第B16版:新民楼市
   第B17版:新民楼市
   第B18版:新民楼市
   第B20版:新民楼市
   第B21版:生活之友
   第B22版:生活之友/居家有道
   第B23版:广告
   第B24版:生活之友/欢乐亲子
   第B25版:生活之友/时尚乐活
   第B26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拨
   第B27版:彩票看点
   第B28版:广告
   第B29版:好吃周刊
   第B30版:好吃/美食物语
   第B31版:好吃/我家厨房
   第B32版:好吃/吃遍中国
   第B33版:好吃/优游食林
   第B34版:好吃/美食地图
   第B35版:好吃/美食专列
   第B36版:好吃/美食大观
微博时代:造谣与辟谣的角力战
新浪“微博辟谣”:用新手段辟谣
关于微博辟谣的几个问题
新民晚报深度报道A26微博时代:造谣与辟谣的角力战 2011-09-01 2 2011年09月0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