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6:深度报道
     
本版列表新闻
新民报系媒体: 新民网 | 新民晚报 | 社区版 | 家庭周刊 |大学生版 | 新民周刊 | 新民地铁 | 美国版
     
2011年09月01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专家观点
关于微博辟谣的几个问题
  ●杜骏飞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传播系主任)

  首先,微博作为一个媒体,要筛选辟谣的题材。对于涉及国家及社会根本利益的大事和影响社会公众心态的大案要案等,必须辟谣,对于不特别重要的传言,则可以借用互联网的自我净化机制来辟谣。

  其次,辟谣的主体必须有好的公众形象,没有公信力甚至声名狼藉的主体出来辟谣,只会适得其反、甚至引火烧身;如果是作为当事人的一方,罔顾自己的缺陷出面辟谣,那只会坏事。

  第三,辟谣是一个技术活儿,别以为造谣容易,就觉得辟谣也容易。新浪微博利用在线通知的形式来辟谣,很有力度,也当然是好事,但不必滥用,滥用了,观众难免产生厌烦情绪。更重要的是,造谣容易辟谣难,辟谣要有第一手的事实根据、有权成论证、有专业把关。

  故此,辟谣,最优的方案依然是维护全社会的信息自由、通过意见自由市场来过滤流言;次优的方案是保护和鼓励新闻业,以专业主义的风范,负责地报道事实,做到以科学的舆论监督来守望公共利益;第三方案则是提高公众媒介素养、提升社会文化及道德素养,遏制谣言对社会心理的伤害。

  所以,一言以蔽之,对微博辟谣,要有科学审慎的态度,不要一味反对,也不要盲目喊好,只有最大程度地维护社会的福祉,我们的信息社会才有公平、正义可言。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评论·综合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财经新闻
   第A10版:早间点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特别报道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深度报道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理财·财市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法治视窗
   第A31版:广告
   第A32版:公众服务
   第B01版:军界嘹望
   第B02版:军界瞭望·人物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军界瞭望·兵器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新民楼市
   第B10版:新民楼市
   第B11版:新民楼市
   第B12版:新民楼市
   第B13版:新民楼市
   第B14版:新民楼市
   第B15版:新民楼市
   第B16版:新民楼市
   第B17版:新民楼市
   第B18版:新民楼市
   第B20版:新民楼市
   第B21版:生活之友
   第B22版:生活之友/居家有道
   第B23版:广告
   第B24版:生活之友/欢乐亲子
   第B25版:生活之友/时尚乐活
   第B26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拨
   第B27版:彩票看点
   第B28版:广告
   第B29版:好吃周刊
   第B30版:好吃/美食物语
   第B31版:好吃/我家厨房
   第B32版:好吃/吃遍中国
   第B33版:好吃/优游食林
   第B34版:好吃/美食地图
   第B35版:好吃/美食专列
   第B36版:好吃/美食大观
微博时代:造谣与辟谣的角力战
新浪“微博辟谣”:用新手段辟谣
关于微博辟谣的几个问题
新民晚报深度报道A26关于微博辟谣的几个问题 2011-09-01 2 2011年09月0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