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听爷爷讲过三国时期名医董奉的故事:他为人治病,不取钱物,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十年栽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
中华医学源远流长,中华杏林代有传承。爷爷将祖传秘方传给了我,深受祖国传统医学的恩惠,我愿做中华杏林中的一株小草……
1 我也是母亲的女儿
那天,“嘀嘀嘀”,伴随着手机的一阵蜂鸣,上海市肢残人协会主席任运灿的短信息跳了出来:“今天是中秋节,每逢佳节倍思亲。邓筱琴医生,你为了帮助身患褥疮的上海脊髓损伤残疾人,爱心传动,功德无量……”盛誉之下,我有些语塞。其实,我觉得,献爱心的是大家,而我和患者都是祖国传统医学的受惠者。
今年11月,在中国肢残人协会徐凤建主席举办的一次健康讲座上,一位患者的女儿恳请我为她97岁的母亲治疗褥疮。她说:母亲年纪这么大了,也不指望能治好,只要不这么烂,这么散发气味……说话间,她几近抽泣,因为她高龄的母亲在人生最后的道路上这么痛苦,而且百般求医都没有效,这让她锥心般的心痛。
次日,我就去那家福利院为老人家诊治。老人躺在床上,干枯萎靡,鼻子里还插着输氧管。老人坐骨部位的创面有10x8cm,一半已发黑。创口深达5cm,用镊子探进去可以转半圈。老人的褥疮溃烂不堪,气味熏人。
我当即用带来的药,现场指导福利院的医护人员做治疗,然后让她们每日依法施治。十多天后,我收到了老人女儿的一个短信:
“邓医生:您好!我母亲的情况明显向好,我现在越来越有信心了。非常感谢您!”
12月10日,我又收到她的短信:“昨天我去福利院看望老妈,医护人员等我到达后才开始给老妈换药!他们的目地是让我亲眼看到褥疮的好转的状况,你知道我一直是不忍心看的。我看到疮口好了许多,黑色基本消除,已经呈粉红颜色……大家一致夸奖和钦佩您的祖传中药的神奇!”
收到她的短信,我无比欣慰——因为我也是母亲的女儿!
2 打破规矩继承家学
我是听着中医口诀、闻着药材气味长大的,如今能以祖传医术解病家之苦,我想,泉下如能有知,最自豪最欣慰的人一定是爷爷。
从1岁起,我就跟着爷爷奶奶住在江西南昌一个小镇上。爷爷邓昌寿拜过很多师傅,是当地有名的郎中。
我常好奇地看着爷爷给病人望闻问切,虽不明其意,但日积月累也记下不少医学名词。我嘴里常常不经意地溜出几句“杏仁甘草四般施,恶寒发热头身痛”、“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饮食四问便”之类的中医歌诀。周围的大人听了开玩笑地说,让爷爷收下我这个小徒弟。
可是,懂事后我才知道,我们家有个规矩:“传男不传女”。不过,我就是喜欢看爷爷治病救人。
有一次,一个女人急匆匆抱着一个小男孩来找爷爷救治。小男孩哇哇嚎哭,他被一锅开水烫得遍体是伤。只见爷爷用消毒的锥子将燎泡一一刺穿,然后给小孩敷上祖传的药膏。一会儿,小男孩就停止了啼哭。当时,我觉得简直神了。
因此,平时我常像个小尾巴似的跟在爷爷后面,有时还帮个下手。但爷爷对我的“积极性”始终视而不见,从未有传医术给我的意思。
爷爷每年都要去婺源的山里采药。我12岁那年暑假,看爷爷又在打点行装。他打点我也打点,我将洗换衣物装进一个小背包里。
次日一早,爷爷提着包背着一个大背篓出门了。我立刻背上小背包跟出了门。爷爷早已觉察我的“意图”,见我跟出来,就说:“你一定要去啊?要坐好久的车子。你要去就去吧!”
我们坐了十几个小时的长途车到了婺源姑婆家。第二天,又坐了一个多小时的车,到了一个小山村,爷爷带着我从这个小山村寻路进了山。
山里很安静,除了我和爷爷,几乎没有人。也不知走了多久,来到一座“水桥”旁。我一看“水桥”,吓了一大跳!这哪是“桥”啊—— 一道由光滑的石块组成的“桥梁”,水从上面流过,形成飞泻而下的瀑布,下面深不见底!更可怕的是,这些光滑的石块上面还长满了青苔!“水桥”并不长,只两只桌面宽,可要走过去,是需要勇气的!
爷爷用脚探一下,往前移一步。我紧紧跟在后面,亦步亦趋。忽然,我脚下一滑——万丈深渊!我眼睛都闭上了。千钧一发之际,直觉身子被一双有力的大手拎了起来!是爷爷,他像背后长了眼睛,在我将滑落之际救了我的小命。爷爷是有武功的,他的拳术在当地很有名。
那天我们采到了许多药,爷爷的大背篓和我的小背篓都装得满满的。回到姑婆家,爷爷对姑婆说:“今天要是在屋里,要放大炮(鞭炮)的!”
我到灶间去烧火,就听爷爷对姑婆说这个事。爷爷说:“这个女崽仔是死了心想学。吓到这样,我问她怕不怕。她说爷爷不怕我也不怕!这是她要学的东西,她会学好。我要教她了,也可能只有她能学好。”爷爷,你知道吗?你的这些话,我记到心里几十年了,永远都不会忘记!
3 咬紧牙关以身试药
从婺源回来后,一段时间里爷爷对“我要教她了”却只字未提。
那天,爷爷又走进那间屋子闭门制药。过去,每次制药,爷爷进去后都会将门闩上。但这次,我看着他走进去,门却没有闩。我知道爷爷的背后是长眼睛的,我当然就心领神会地“挨”了进去。但我的心里还是有些忐忑。
爷爷正在称药,我说:“我来给你帮忙。”爷爷竟允许了,还教我怎么将药定量配伍。就从这天起,爷爷开始手把手地教我,将所有的药方和制作过程,悉心传授给我,还把十多本亲手抄写的医书倾囊相授。
多年后,经过苦读,我终于取得了医学大专毕业文凭和执业医师资格,去南昌东湖区开诊所。爷爷最佩服的叔太公邓九福就在附近,他是省里有名的老中医,我拜在他的门下学习中医理论。
我至今清晰地记得,寒冬腊月,叔公下班回来就钻进床,焐在被子里取暖。我就坐在床脚下,听他传授各种中医歌谣、口诀,有些是他依自己的经验创作的。
在行医过程中,我看到一些老烂腿、湿疹、褥疮的病症,有的患者疮口溃烂长达十几年,始终无法愈合,痛苦异常。我就想,要在最擅长的治疗烫伤上更进一步,提高药膏治溃烂的效力,以治疗这些难症。
我不断研究改进配方。但新的配方研制出来了,怎么知道效果呢?我知道,欲医术精进,非得下狠心不可。我决定以身试药。
那天,我寻到一条正在铺沥青的马路。看工人在远处操作,我悄悄用自带的舀勺舀起烧滚的沥青,狠狠心浇在小腿上。刹那间,腿上青烟蒸腾,顿时血肉模糊,痛得我全身冒冷汗,瘫坐路边。我知道已经达到了深2度的烫伤。我用新药敷在伤口上,休息了20多分钟后疼痛消减,已能站起来。我不禁狂喜:新药的效果很好。
4 治病救人就是本能
2001年,一位上海患者慕名专程赴南昌找我治疗缠绕他多年的痛风病。他痊愈后,大加赞叹,极力推荐我来上海发展。2002年,当时已是“全国特色诊疗专家”的我接受邀请,带着儿子来到上海。后来,我在青浦区创办了上海缘杏源门诊部。在上海,我的新药让许多褥疮患者得到康复的希望。
松江泗泾的老沈,卧床多年,躺在床上绣花,靠做手工活支撑家庭,自强不息的精神感动了许许多多人,也因此在2006年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党员。但他的坚强背后,有着许多人们不知的痛。他双脚后跟的两个褥疮已腐烂22年,左脚跟的白骨裸露在外,天热时还有蛆虫蠕动,让他浑身散发出强烈恶臭。
他住在二楼,我和儿子蔡勇治(儿子在上海中医药大学毕业后成为我的助手)第一次上门,快要到他家楼下时,已经远远闻到臭味。助残员都不敢近身。但对医生来说,治病救人犹如本能,由不得选择,更不能退缩,戴上口罩,我们母子俩屏着呼吸给他擦药熏蒸。半个月治疗下来,臭味和创面大小都减少一半,他又重新捻起了绣花针。
我还治疗过一个女病人,她本是公司白领,工作优秀,却因摔伤造成截瘫,然后患了褥疮。雪上加霜,让她的心情沮丧到了极点。
那天我第一次上门,我问她话,她只是哭。我知道,她遭此大不幸,心理的这道坎还迈不过去!
我为她做了治疗,告诉她一定会痊愈,还劝慰她许多话。我说,你有这么好的丈夫(也是白领,对她体贴入微)和儿子,应该珍惜这么好的家庭啊!只有振作起来,才是对自己对家庭负责。临别,我给她留下我的两位好友全国三八红旗手、南昌市肢残人协会主席王乐秋,和南昌市青云谱区肢残人协会主席谌建香的QQ号,让她能得到坚强残友的鼓励。
11月25日,我和儿子又去回访,她的褥疮已痊愈。她带我们到电脑前,说现在她已经在网上“接翻译活儿”了,一天能挣60-80元钱。“这已经很好了。我很开心了!”我和儿子都为她高兴。她已走出了人生的阴影,一个家庭重新获得了幸福!
徐汇区有位截瘫褥疮的林先生,自残疾以来16年没下过楼。第一次在上海市肢协脊髓损伤者委员会主任范肇鹏的带领下为他诊治时,我打开他坐骨部位的疮面,竟有嚇人的10x8cm,深度达5cm左右。治疗10天后,疮口渗液减少,63天后新生的肉芽开始长出。病人连呼“想不到”。他说:这十多年来,他什么药都用过了,褥疮不但不好转,反而越来越恶化。用过最好的药是进口的,200多元仅30克,效果仅仅是维持不恶化而已。
8月30日,上海“中途之家”重度肢残人褥疮防治康复点举行启动仪式。志愿者朱先生和钱先生特地上门将他背下楼用爱心车接到现场。他16年第一次出门,见到外面的灿烂阳光,真是高兴极了!
至今,我和儿子已给七十几位残疾人上门送诊。我们常清晨出门,要到深夜十一二时才回到家。我的小车里有个“食品仓库”,装着干粮和瓶装水,为我和儿子随时补充连续工作的能量。
尽管门诊部的人一直劝我外面少跑跑,帮残疾人治褥疮分文不收,净倒贴钱,还让冲着我的名字来求诊的病人失望而归,太得不偿失。但我想的是,首先要帮助这些最困难的群体。
5 爱心传动功德无量
为医者,贵在一颗仁心,故有“大医精诚”之说。记得很小的时候,爷爷就用浓重乡音,一字一顿地将唐朝孙思邈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读给我听:“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他要求我,将来若以行医为生,也必得将“大医精诚”奉为圭臬。
记得儿子6岁那年,我在南昌开诊所,来了一个农民。他戴着草帽,一看就不富裕。儿子正好在我的诊所里玩耍,病人走后,他很“严重”地问我:“妈妈,刚才那个人你收钱了没有?太公说过,穷人不能收钱的!”我听了很吃惊,没想到,爷爷至真至善的言传身教对6岁的儿子也有这么大的影响。我欣慰地告诉他:“你放心,我记得太公的话,不会收钱的。”
其实,我从小就亲眼目睹爷爷一次次地免费为经济窘迫的病人治疗。有的病人过意不去,从家里拿来鸡蛋、大米感谢,他就算推辞不掉勉强收下,也一定要从10个鸡蛋里拿出6个还给对方。所以,我开诊所后,碰到条件困难的病人,总是叮嘱他们不用担心医药费,只管好好治病就是了。其实,我的经济并不宽裕。尽管现在事业才刚刚起步,但我为患者捐赠的现金及实物已达15万余元,还不包括赠送的褥疮治疗药品。
社会给了我许多荣誉,很多人也因此称赞我,但其实,我也常常被身边的人感动、激励。为了上门给残疾人治病,同样是脊髓损伤残疾的沈蔚青开着残疾人代步车给我带路;下肢残疾的石凤英帮我开车,我的车坏了,她把自己的车开来;我的病人和病人家属中有中外艺术家,他们捐赠出雕塑和绘画作品;今年中秋节前,一位女青年拎着月饼从市区坐公交车赶来青浦,硬是塞给我们300元钱,还抱歉说自己能力有限,只能做这么多;上海磊诺工业气体有限公司老总杨高峰还出资为助残车雇佣B照司机;在上海“中途之家”重度肢残人褥疮防治康复点挂牌仪式上,也有很多爱心企业奉献了自己的爱心……
11月1日这天,应青浦区残联衣伟昌理事长的邀请,我、缘杏源门诊部业务院长黄萍以及医护人员团队为18位残疾人褥疮患者展开救治。我们为每一位患者发放全程所需的药品,还定期回访上门诊疗,目前均取得良好效果。区残联把爱心人士捐助的5万元通过上海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转捐给缘杏源,我们深表感谢!
任主席说得对:“爱心传动,功德无量。”人间有大爱!我只是中华杏林中的一株小草,身受中华杏林沃土的滋养,我感恩不尽。“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会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