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悬一“线”
家在无锡的姑娘小张,大学毕业后来沪工作两年。一个多月来在活动后会感到胸痛,突然加重的胸痛让她不得不到医院看急诊。12月21日,来到仁济医院就诊时,医生初步诊断为心肌梗死,缺血范围非常大,病情非常危险。
仁济医院心内科金叔宣医生赶赴急诊会诊,仔细了解了患者的病史。虽然之前的检查怀疑可能心肌炎导致的心肌损伤,但是他发现,病人在近半个月来却没有明显的呼吸道和胃肠病感染史,也没有其他血管炎的证据或表现。他果断地提出要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造影结果让所有人大吃一惊。患者的左主干开口处严重狭窄至99%,远端的血流很差,左心室活动已经不规律并且减弱了。如果不及时处理,患者随时会因左主干血流阻断而猝死。如此年轻的女性患者发生这么严重的左主干病变,在相关的文献中也极少看到。此时的金医生心里暗暗为先前慎重的决定而庆幸。当初如果按常规判断病人为病毒性心肌炎,那么在病人接受静脉输液消炎治疗的过程中,极有可能突然死亡。
“救人要紧”
介入治疗对于小张姑娘来说,如果不做,百分之百地会随时突然死亡;而做急诊介入,手术风险也极大。心内科主任何奔教授接到报告冒着严寒从家里火速赶来,当得知病人因为是外来务工者没有医保、经济有困难时,他的一句“救人要紧”带给家属充分的信任与期待。
手术过程紧张有序:钩靠冠脉、送入导丝,球囊预扩、植入支架,交换导丝、对吻球囊。短短20分钟,何主任与金医生动作麻利,一气呵成。冠状动脉的“一线天”被打开,支架完美释放。
术后,患者的胸痛明显缓解,血流迅速稳定,顺利从心导管室转至加护病房继续治疗。
本报记者 施捷 通讯员 谭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