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是负责将营养和氧气输送至大脑的重要血管。在人体整个血管系统中,颈动脉的病变并不少见,因其特殊作用,我们必须重视颈动脉的硬化斑块。颈动脉硬化斑块基本的治疗方法是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类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可以防止血小板在动脉壁溃疡或硬化处聚集和血栓形成,发挥“稀释”血液的作用。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血液内胆固醇中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目前认为低密度脂蛋白与动脉硬化的发生有密切关联,被称为人体心脑血管的“杀手”,一般认为LDL需控制在2.60mmo1/L(100mg/d1)以内。此外,控制血压和血糖、戒烟、低脂饮食及适量的运动也是基本治疗手段之一。
如果血管病变严重,造成管腔的重度狭窄,除了实施基本治疗外,同时需要进行手术的干预。根据各国学者共同认可的颈动脉病变治疗指南,对于无症状的颈动脉狭窄>75%,或有症状的颈动脉狭窄>60%,应该进一步实施血管成形术治疗。
根据王老伯的病情,建议首先实施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降脂,抗高血压和相关冠心病药物治疗。目前并没有明确有效的中药治疗颈动脉斑块。王老伯虽然没有脑缺血的症状,但是颈动脉狭窄严重,需接受进一步的颈部血管检查如CT和血管造影以及全身状况的检查和评估,如确实颈动脉病变严重,而身体状况可以耐受介入或手术治疗,建议实施颈动脉血管成形术。
治疗有两种方法:1.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即在大腿根部穿刺一个小口,通过介入技术将支架送入并支撑在病变的颈动脉内,从而固定住病变处血管壁,防止其溃疡组织脱落,同时将狭窄的管腔撑大,增加该侧脑组织的供血。其优点在于创伤小,患者恢复快;2.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即通过切开病变侧颈部皮肤,暴露颈动脉,直接将病变的颈动脉内膜切除,扩大该处动脉内管腔。关于手术方法的选择,需依据病人本身的血管病变特点和全身情况来决定。由于目前器械设备的改进,同时医生治疗经验的丰富,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的效果可以与传统内膜剥脱术相媲美。对于部分特殊病例,如血管严重硬化,血管解剖变异,建议实施传统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病人装上颈动脉支架后,需要继续规范的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他汀类药物,并控制伴随的疾病如高血压和冠心病。同时建议治疗后1月、3月、6月及后每1年,进行颈动脉支架的定期超声复查。颈动脉支架的“再堵塞”问题并不如下肢动脉支架这么严重,通过上述的综合治疗和规则随访,可有效减少疾病的复发可能。梁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