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2:早间点击
     
本版列表新闻
法治的理性并不是仰仗司法去还原真相——~~~
法治的理性并不是仰仗司法去还原真相——~~~
法治的理性并不是仰仗司法去还原真相——~~~
法治的理性并不是仰仗司法去还原真相——~~~
法治的理性并不是仰仗司法去还原真相——~~~
法治的理性并不是仰仗司法去还原真相——~~~
     
2012年01月18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法治的理性并不是仰仗司法去还原真相——
面对道德案件司法尤须按逻辑出牌
傅达林
  在社会多元化的调整机制中,法律与道德原本是两套相辅相成的规范体系,但当道德规范乏力并引发法律纠纷时,围绕两者的纠葛就变得错综复杂。近年来,在媒体带着良知冲动的捕捉下,一些道德个案反复被放大,司法对此类案件的介入不断成为焦点。 

  面对道德失范带来的纠纷,正式的法律制度往往显得那么笨拙,按照司法客观规律给出的裁判结果,往往距离公共舆论的期待十万八千里。司法便由此招来质疑声声。 

  在我看来,司法介入道德案件,一开始就容易陷入真相难以还原的困局。法官断案,虽然讲求“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但此“事实”非彼“事实”,它不能像电影回放那样去重新发现,而只能立足现有证据予以合理推定。也就是说,司法所认定的事实向来只是建立在证据链上的法律事实,而非公众期待的客观事实。

  这便存在两种假定可能:一是司法基于证据认定的事实符合客观事实,判决结果自然不存争议;但道德案件更多地属于另一种情形,司法机关很难掌握到全部的事实证据,此时根据原被告双方的证据优势作出裁判,一旦与之前舆论占据的道德制高点相违背,就会发生激烈的冲突。

  化解这样的道德与法律冲突,司法尤其需要按逻辑出牌。既不能受到道德压力而失去客观中立立场,又不能面对质疑而固步自封、无所作为。合乎逻辑的做法是,准确判断、合理认定证据材料,严格依照证据的证明力标准进行法律推断,理性分析道德案件的事实真相,在此基础上公平划分法律责任;与此同时,还要勇于向社会展示判决的推理逻辑,让公平正义得到清晰的展现。 

  如何将个案中的推理“脉络”展现出来,乃是一门很重要的司法学问。其中的先决条件,便是必要的司法公开,当判决受到公众质疑时,拿出证据链条展示判决的严密逻辑,就成为化解误读与隔膜的关键。

  当然,在理解公众道德焦虑的同时,也要求公众形成理性的司法观。我们不能因为案件结果合乎最后的事实而欢呼,也不能以事后真相的发掘而否认当初司法的正当。任何一起案件的裁判,只能立足于当时的证据基础,即便这是人类的局限所在。大众舆论对司法的评判,不应以“事后诸葛”的心态去否定司法正当,要知道,法治的理性并不是仰仗司法去还原真相,而是强调司法按逻辑规则出牌。明白这一点,我们才能步入理性的公民社会。  京华时报 (傅达林)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财经新闻
   第A10版:别样的风景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目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法治视窗
   第A25版:理财·房产在线
   第A26版:股市分析
   第A27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28版:公众服务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实验
   第B03版:心理/情感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广告
面对道德案件司法尤须按逻辑出牌
安 慰
小学生考90多分还挨批引发热议
62万拍个车位:发疯或无奈?
小学生变身 最牛小公关
五常大米到底有多贵?
新民晚报早间点击A12面对道德案件司法尤须按逻辑出牌 2012-01-18 2 2012年01月1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