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当皇权被推倒。龙的神秘也没有了,普罗大众也可把玩。今天,各地文物收藏单位里,龙的形象是没少见的。当然,即便帝国的九五之尊皇族垄断了龙的使用,也并不意味着民间的龙会灭失,依然有人会动用龙的肖像权。温州博物馆历史馆里展有明代嘉靖年间的木雕龙首,这是温瑞塘河上龙舟部件。雕得极为见功力。另馆藏龙主题的藏品中,还有南宋龙泉窑的青釉堆塑龙瓶、清代反瓷龙舟等都是非常具有地方风味。不过那个时代对龙的塑造上总体是威严有余,活泼不足,但依然没有达到可怖之象。特别是温州临海,水乡泽国之地嗜好腾云驾雾之龙,与龙有关民俗极为发达,与之相关的道具也是琳琅满目:首饰龙、龙档、龙舟、龙灯等等。其载体都是想象之中的龙形。也可能是避凶化吉的一种生活操练。
说到馆藏中的与龙有关的藏品,不得不提一提龙泉窑粉青釉堆塑龙瓶,此龙瓶时间为南宋,通高22.3厘米、口径6.6厘米、足径9.5厘米,为龙泉窑粉青的代表作。龙泉窑有一大特点就是喜欢烧制与龙、凤、虎等具有中国符号特点的大型器。此瓶的的高浮雕与龙造型做工上的奇巧却是鲜见。瓶体呈多级塔式,平盖直口,圈足。盖钮塑一只昂首远眺、振翅欲飞的小鸟。肩部堆塑一条盘旋起舞的游龙,体态矫健;龙前塑一火珠纹。腹部刻饰仰莲瓣,刀法犀利,线条劲挺。器内外施粉青釉,釉厚匀净,滋润晶莹。口沿与圈足无釉,呈朱红色。雕塑形象逼真,技艺高超,器形保留多管瓶的风格。造型端庄而不失灵秀,动物塑造更是形神兼备、惟妙惟肖,代表了南宋龙泉窑工艺的最高水平。
龙泉窑是宋以来的名窑,在瓯江上游之龙泉,原出宝剑,宋以来则出龙泉青瓷。北宋越窑逐渐衰落,大批越窑优秀瓷匠陆续迁移龙泉,龙泉窑兴起。南宋都临安,浙江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龙泉窑占天时地利,粉青、梅子釉色之美达到顶峰。南宋至元,温州除部分区域烧制瓯窑外,其中泰顺、苍南等地都大量烧制龙泉产品。因此,此时期瓯窑与龙泉窑处于共生状态。温州龙泉窑产品中以粉青、梅子青产品为代表,其工艺水平非常高超。有些釉层甚至比胎骨丰厚,色泽青翠,浑厚滋润,内外均匀,精致细腻,釉汗固着,极少流动,所以釉色晶莹青翠,给人一种纯洁愉快的美感。正因龙泉窑釉质的优点,其生产的产品,常以表现力丰富的动物与植物为表征。如凤耳瓶、鱼耳瓶、石榴瓶、龙虎瓶、大吉瓶、塔式瓶、双鱼洗、双鱼盘、荷叶碗、莲蓬碗、桃式洗、琮式壶、莲瓣钵、鸟食罐、雄鸡香薰等都是其特色产品,云龙、飞凤、花鸟、鱼虫、八仙、八吉祥、杂宝等纹饰题材也是常见。从这件龙泉窑粉青釉堆塑龙瓶可窥见一斑。
明代以后,龙泉窑在龙的纹饰上出现了非常孔武有力的五爪龙纹。清初,龙泉窑衰落,江西景德镇窑瓷器一统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