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上最后面的那个老酒壶是我在西藏日喀则的艺术品市场淘来的,酒壶上没有文字和印记,从包浆来看有些年头了,壶身是黄铜的,铆钉是红铜的,个头虽然只有拳头大,但是粗犷、大气,民族特色很明显。
照片左面的那个是从越南河内淘来的,铜镀银,但是银的涂层快要全部脱落了。它的底部有几个字母,最后一个字母磨损了,前面的字母依稀可见:JHIN,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我琢磨这个有伊斯兰风格的小巧玲珑的酒壶,应该不是越南的东西,因为越南有越南文,越南的酒器有自己的造型。
照片中间的那个铜质酒盅是我在芬兰首都的一个码头市场买来的,上面刻有“FINLAND”,20欧元。付完钱细细看,觉得酒盅铮亮,毫无岁月的痕迹。于是我用“洋泾浜”英语问摊主:“Is this new or old?” 摊主点头道:“new!new!”哦,是个新玩意儿,不是古董。
上个月我到印度看泰姬陵,参观完这个世界文化遗产,马上要上中巴时,突然看见路边有个专卖铜器的摊子,上面有各种各样的做旧的新铜器,什么佛头、大象、鞋拔……我突然看见一个我想要的酒盅(照片右面的那个),底部刻有“INDIA”,显然是印度的物件。
时间非常紧,我问摊主多少钱。他伸出三个手指,意思是300卢比。我伸出两个手指:200卢比。我想,200卢比也只有30块人民币,即使买了个假东西,也无伤大雅,造型很不错。摊主同意了,200卢比,他用报纸把酒盅包了起来。
上了中巴,我把酒盅递给印度导游双明,我问:“酒盅上面刻的字母是什么意思,JAHANGIR?”双明说:“这是贾汗吉尔。你不知道吗?印度巴卑尔建立了王朝,第二代是胡马雍大帝,第三代是阿克巴大帝,第四代皇帝就是贾汗吉尔!酒盅上就刻的就是贾汗吉尔,国王的名字!”
我想,眼下只有两种可能,第一,这个酒盅正是印度王朝御用的杯具,皇宫之物;第二,这个酒盅是“贾汗吉尔”牌的。转念一想觉得不可能,用中国的常理来推断,乾隆年代制作的官窑瓷器,底部往往写有“乾隆年制”几个字,但是不可能用皇帝的名字作为产品的名称,“乾隆牌”瓷器?那是要满门抄斩的!那么,只有前一种可能,我买来的这个酒盅是印度王室里流出来的御用品!
我真的有些洋洋得意,在印度捡了个小漏,只花了30元钱。可惜的是杯身的另一面被刮出一片痕迹,刮掉了银的镀层,露出里面白铜的“身体”,品相大打折扣。我猜想,一定是我的上一位得主想看看这个酒盅是不是全银的,就像要买翡翠的原石,先刮开一个“天窗”看看里面是否出现碧绿。那位买主一看原来是铜的,于是扔给了摊主。
正在我感到遗憾时,同去的摄影家大胡说:“蛮好啦,30块钱捡到了印度宫中之物,要是这个酒盅没有被刮坏过,就到不了你的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