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5时,来自市二中学的张鸣语完成了一整天的“华约”联盟“高水平大学自主选拔学业能力测试”(简称AAA测试),离开上海电视大学国顺路考场。她觉得考试“不算太难”。考生们普遍反映今年“华约”考题“没有想象中难”,好几个做过历年考题的考生不约而同地说,考题“越来越像高考”。
寒假备考负担繁重
一面应付繁重的高三课业,一面要应对自主招生考试,学生们的寒假并不轻松。如何让有限的精力收获最大的回报?考生们思索着应对策略。建平中学的小刘想考上海交大密西根学院,为了备战“华约”,他收集了不少历年AAA测试的题目。
张鸣语高考加试化学,希望报考交大医学院的她决定在“华约”考试中“曲线救国”——因为物理较弱而选择人文社会为考试科目。无论结果如何,小张觉得经过此战,对高考已有心理准备。
上海考生表现不算好
不过,仍有不少题目令上海考生“为难”,例如有考生反映英文翻译篇幅长,英译中有一页半,而平时的训练仅为一句话翻译;文言文断句也很少在上海考题中出现等。“北约”与“华约”的数学考试,都令考生们觉得头疼,“大题比较难,时间有些紧张。”而自然科学和社会人文考生在自己不熟悉的科目知识中遭遇尴尬。
对此,上海交大招办主任陶正苏教授表示,近年AAA测试从分数来看,上海学生的表现不算好,因为上海高考加试一门,所以学生只攻一门科目,考综合卷时就会体现出问题。不过,面试名额按考生所在省市招生计划决定,也就是说,上海考生和上海考生竞争,偏科虽然影响总分,并不影响选拔。
上周参加过复旦千分考的小刘认为,相比之下,AAA测试更能体现学业水平,“平时各科成绩怎么样,‘华约’考下来不会有太大出入。”
笔试只是一个环节
据了解,AAA测试只是自主选拔的一个环节,各高校还将根据国家需求、社会发展对人才选拔的导向,结合各校特色与优势,举行特色测试和面试。学生测试成绩、高中平时成绩、推荐信、自荐材料、面试专家评价、学校特色测试等,都将成为对考生的评价内容。
为把更多的选择权交给学生,今年“华约”七校将继续协调,尽量错开面试时间。交大将向参加多校面试的同学提供选择面试时间的机会,并承诺合理安排签约时间。 本报记者 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