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历久弥新
朱维铮的著作包括《走出中世纪》《利玛窦中文著译集》《中国经学史十讲》《音调未定的传统》《求索真文明:晚清学术史论》等,20年前的《走出中世纪》至今还在学人间流传,更是大学文史哲专业的必读书目,而4年前出版的《走出中世纪二集》锋芒如昔。在著作中,朱维铮利用过去历史研究者极少关注的外文文献,着力拓宽研究思路,兼涉政治、经济、文化等学科领域,既钻进历史的深处,身临其境地探寻、查考,又不落窠臼,跳出狭隘视野,以高屋建瓴的姿势用全球视野俯视近代中国。在行文中,他总是避免用主观评价代替客观事实,逻辑推理严密谨慎,文笔辛辣老道,字里行间又处处可见新颖独到的见识。
写作严谨考究
昨天晚上,记者联系到复旦大学出版社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总监陈麦青,其时,他刚刚在新华医院与朱维铮教授“作别”,言语之间满是悲恸:“朱先生这样的老师如今已是走一个少一个了。”
作为《走出中世纪(增订版)》《走出中世纪二集》等书稿的责任编辑,朱维铮每有著作,陈麦青都是第一读者。“在现如今的时势之下,朱先生这样的作者,《走出中世纪》这样的书,不仅使出版人有一种值得之幸,也让读书人获一份难得之福。朱先生是那种一向十分讲究自己文字、从来不肯马虎蒙人的作者。”正因对朱维铮学术与文字的尊崇,陈麦青“逼稿甚严”,“我对朱先生的催稿从未间断。催归催,朱先生对自己写的东西,还是一如既往:见解新而立论严谨,叙述畅而文字考究。《走出中世纪》可以说是开卷目不暇接,掩卷回味无尽。”
本报记者 乐梦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