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晨报报道,湖北武汉将在全国率先组建专业执法队伍,在公安机关配备专门的“食品警察”,力争在未来4年把武汉建成“全国食品最安全城市”,并得到公众认可。
武汉配备“食品警察”的初衷值得肯定。但是,对于食品安全来说,是不是换顶“大盖帽”执法就管用,或者说添条“龙”就能治“水”?
从“三聚氰胺奶”,到“红心鸭蛋”,再到“地沟油”,吃个鸡蛋都成了问题,改革和创新食品安全管理办法的确势在必行。但问题是,要改革和创新食品管理,必须找出当前食品安全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症结。当前食品安全管理问题的主要症结是什么?显然,既不是法律法规问题,也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管理模式出了问题,即现行的多部门各司其职、分段管理的模式存在问题,也就是通俗所说的卫生、工商、质检、食品等部门“九龙治水”。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必须先从管理模式上入手进行改革,真正使管理队伍成为一个“拳头”,才能有力量。
而武汉配备“食品警察”,显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过是增加了一个管理食品的“大盖帽”。也许,在管理者看来,“食品警察”这顶“大盖帽”比其他“大盖帽”更有力度,但问题是,“食品警察”如何定位,如何参与管理?是不是还走“九龙治水”的老路子?添了一条“龙”会不会更乱?“食品警察”会不会也像其他监管部门一样,最终沦为摆设,白白增加了人员、配备了编制、浪费了公共财政的钱?
龙多则旱,九龙治水之所以治不好水,关键就在于看似齐抓共管,实则都不管,有利的一起抢,无利的不起早,看似人多,却出工不出力,致使问题越来越严重。如今,武汉添“食品警察”这顶“大盖帽”,看似创新了,能否“换汤又换药”,还要看创新点如何落实,否则只不过多一个部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