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过程中,沪指放出了今年以来的天量,日成交高达1700多亿元。一方面,是早段热点切换至权重股形成的放量,另一方面是下午止盈盘和止损盘杀出的放量。当两者叠加时,形成了几近穿头破脚的放量长阴线。
从盘中来看,能够有力量形成这样的杀跌格局,而且是由强转弱,应该是超级主力所为,一般的资金很难做到全面杀跌而且不留余地。可以想象,如果周三下午的交易时间能够延长的话,那么杀跌还是会延续的。因为在整个过程中,杀跌时始终在放量,而反抽力量是微弱的无力的短暂的。
这种瞬间的变化确实应该值得关注,3月5日在临近前高时已经预演阴线杀跌,同时在本周三在临近前高时又再度出现放量长阴杀跌。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理解这种临近前高时的阴线杀跌,在操作上又该如何应对呢?
从心理角度来看,这轮上涨行情确实解决了不少问题,起码让大部分投资者做到了减亏,或者让近期进入市场的投资者有了些盈利,如果品种选得好的话,还赚了不少。所以,在长期下跌通道中生活的投资者,大部分是谨慎的知足的。所以,每当临近前高时,获利了结或者减亏止损的心态占了上风。
而从节奏上来看,3月5日的下跌已经释放了一些风险。本周三的再度杀跌,虽然一阴盖数阳,同时创出了近期的调整低点,但由于离开3月5日的短线震荡时间间隔非常近,故其杀伤力本质上应该是减弱的。何况,近期权重股表现得十分弱,在小盘股上涨时它们有些滞涨有些依然下行,所以,即使在这里沪指出现快跌,权重股的跌幅贡献也不会很大。或许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能是属于热点向权重股切换再告失败的一种结果。
所以,当大部分人对周三这根长阴过度紧张的时候,这一天的走势也同时消化了大部分获利盘。从后期的趋向来看,这根长阴可能会形成短线震荡的格局。从周五的盘口来看,盘中的杀跌基本已被多方拦截,至收盘有30多家个股涨停,结合前面的分析,笔者认为,在这里形成阶段性头部的概率偏小,至今还是上升途中的震荡。
从盘面的热点来看,快涨品种依然存在,但更多地在向补涨板块以及食品饮料和医药板块转换,这也是从谨慎角度和发展内需角度出发的。所以,在短期的操作中应该紧随热点,依然可以重仓持有或者短线滚动。
但对一些涨幅较大的品种应做一些适量的减仓,腾出资金转战其他的品种。最后,应规避新股炒作,因为新股上市首日的临停制度最终会发挥抑制炒新的作用,特别是新股上市首日的追涨风险开始显现。
东方证券 潘敏立
本版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