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潍坊社区探索运用居民自治的办法,让“狗爸狗妈”们自发形成“狗狗群”,互相交流管好“孩子”的经验,也互相督促让“孩子”不在外“为非作歹”。
“养狗经”一
谁家孩子谁家抱
记者来到潍坊十村二居委,这里以老公房为主,老年居民较多,养狗的人也不少。
如何让“自家孩子自家抱”?居委书记金维娜介绍,该小区有近40条狗。过去养狗的人十有七八不办证,发生了纠纷也“冤无头债无主”。结合《上海市养犬管理条例》等出台,街道居委会大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督促“狗爸狗妈”们主动办证。
由于养狗不单是个人的事,也会影响到社区的其他居民,广泛发动群众力量也是“真经”。居委干部主动上门验证,如果发现有新增小狗,居民们则会主动向居委会反映,确保“谁家孩子谁家抱”。现在小区养狗的办证率基本上达到100%。
“养狗经”二
“狗爸狗妈”开“派对”
小狗出门有没有拴好绳,便便是否及时处理?关键在于“狗爸狗妈”们是否“管教有方”。
为此,居委会通过召开“狗狗派对”,将“狗爸狗妈”们请来,一起切磋“养狗经”。“你家的狗狗是吉娃娃真精神,我家的腊肠狗平时喜欢吃什么……”大家聊得不亦乐乎。在感情交流的同时,带狗出门要带的几样“宝”,同样成为彼此互相取经的内容,大家争相讲述自己如何“教狗有方”。
“养狗经”三
“草根语言”居民自治
“养狗是好事,就算有个别不文明行为,也要用人性化的办法化解。” 金维娜介绍,现在社区里有100多名志愿者,其中很多人都是“狗爸狗妈”,他们在自律的同时,也互相督促,常常用“草根语言”劝阻不文明养狗的行为。
比如,一次一名志愿者在小区巡查时看到有人遛狗没有拴狗绳,就上去“套近乎”,“你的小狗好可爱啊,我也喜欢养狗,就是你没拴绳子,我想抱抱心里有点害怕呢!”对方听了之后马上表示,“我这就回家拴绳子去”。
尽管平时巡逻的志愿者多数为小区退休居民,但到了寒暑假,不少孩子们也加入其中。初中生马安迪在参加了社区活动后,回家就成了父母的义务“宣讲员”,自己养狗也更加讲文明,出门遛狗一定系好绳子,带好纸张塑料袋。
据了解,潍坊街道下属居委会运用“四会一章一约”等自治手段民主管理居民公共事务,即通过建立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等协调机制和平台,解决了改建新建老年活动室、文明养狗、小区是否开边门等许多热点难点问题。
本报记者 宋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