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灵活反映市场供求变化和资源稀缺程度的油价定价机制正在通过改革逐步建立。
“近10年来,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增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为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体制基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表示。
改革,通过不断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激发了国有企业、民营经济等多种所有制经济的活力,共同推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
近10年来,我国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加快推进,国有大型公司股份制改革步伐加快。同时,国家大力鼓励非公经济发展,非公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得到改善。
“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推动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充分释放了经济发展的活力。中国经济今天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改革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
改革,更加注重惠及民生,努力改变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公共服务基础薄弱的局面,积极构建和谐社会。2009年4月份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中国织起了世界最大的全民医保网,超过13亿城乡居民享受到了基本医保。基本药物价格平均下降三成,群众用药负担有所减轻。不仅医保,各项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大大扩展。例如,今年我国将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的城乡全覆盖。
改革,又肩负起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使命,努力扭转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的粗放发展,引领中国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中国经济的未来,不仅要走低碳之路,还要走高技术引领的创新之路。近10年来,科技体制改革积极推进,企业主导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建立,技术开发类院所实行企业转制,产学研一体化加快发展。
然而,改革未有穷期。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种种矛盾和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多是体制机制问题。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收入分配、垄断行业、民间投资、政府职能、公共财政等方面的改革亟待深入推进。
新华社记者 刘铮 侯大伟 安蓓
(据新华社北京6月1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