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在中医临床中多属于“肝积”、“痞气”、“臌胀”、“黄疸”等范畴。其病位主要涉及肝、脾、肾三脏,主要病理为虚、毒、热、淤血、痰湿、气滞等。肝癌中医辨证分为肝气郁结证、气滞血瘀证、肝郁脾虚证、肝胆湿热证。中医以养阴扶正、软坚散结等中药为主治疗各型各期肝癌。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一旦肝功能异常,就会出现糖代谢、蛋白代谢、脂肪代谢等一系列紊乱。大部分肝癌病人均死于肝功能衰竭或门脉高压引起的消化道大出血。中药治疗是在辨证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恢复保护肝脏,重点不着眼于瘤体而在于症状的改善。症状好转,有利于瘤体稳定或缩小。
中医治疗还可以帮助减少并发症。大部分肝癌病人脾功能亢进,是肝癌病人最严重的并发症,它可引起造血机制异常、凝血功能障碍,加上门脉高压,致使胃底静脉高度曲张,极易引起消化道大出血。肝功异常还会出现蛋白合成不足,出现低蛋白,引起大量腹水。肿瘤压迫还会出现胆汁排泄障碍,引起黄疸等。利用中药的健脾理气、消导、软坚散结等特点进行治疗,逐渐促进病人饮食量增加,消除腹水、祛除黄疸,控制瘤体继续生长。
中医学有“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名言,倡导养生保健,即通过改变日常生活习惯、调整饮食结构、调理自我身心等,达到预防疾病和促进身心健康的目的。从自身做起,从各个方面做起,全面增强体质,爱护肝脏,远离肝癌,实现疾病的有效预防。
(作者为解放军455医院中医肿瘤科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