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家庭来自山东,他出生在香港,在英国留学,他曾是基本法咨询委员会成员,参与过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筹备。现在,他又是特区政府未来的特首,将于香港回归15周年当日宣誓就职。
香港特区候任行政长官梁振英对香港回归15年有着怎样的评价?对“一国两制”有着怎样的见解?对香港未来的发展,又有着怎样的期许?近日,本报记者在香港中区政府合署大楼专访了梁振英。
回归有两重意义,一是法理上的回归,另一方面是人心的回归
记者:您如何理解回归?
梁振英:回归有两重意义,一是法理上的回归,中国政府跟英国政府在1984年签下联合声明,有13年的过渡期,到了1997年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这是法理的。另一方面,香港这个城市由外国政府管制了一百多年,也应在人心的回归方面做好工作,这是一个长时间的工作,包括我们的国民教育,也包括国家的发展。
记者:在人心的回归上,您特别爱说一句话:“家是香港”,如何理解?
梁振英:从我懂事开始,不管我自己父母也好,邻居也好,同学也好,老是想着离开。不管是从广东来的,还是好像我父母一样从山东来的,经常想着回去,认为这个地方是临时的,是由于内地的战乱来到香港,暂时停留一下。
到了70年代,香港流行一句话说“家在香港”,也就是说不走了,我一家五口就在香港了,但是这只是一家人跟香港这个地方的空间关系,家在香港了,没有说明这一家跟其他的家庭,其他两百万个家庭之间的感情关系。
“家是香港”,意思是说我们香港这个地方,几百万人是一家,我们在这个城市生活,我们有共同的未来,我们之间应该有更深厚的感情关系。我觉得这个工作非常重要,我们经历了父母那一代,要想着回内地,我们也经历了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香港人到国外的移民潮。现在香港回归了,这十几年我们慢慢发现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的条件可以让香港人更团结,认识到我们有共同未来。
港元与人民币并存,说明“一国两制”的创造性和可行性
记者:“一国两制”,您是切切实实的亲历者,一个见证者,也是一个研究者,在这个过程中您的认知上应该有很多很感性的,细致的,深刻的印象,能不能讲一两个这样的例子。
梁振英:例子不少。基本法颁布后,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经济学家弗里曼教授来访,记者问他对1997年后香港继续使用港币怎么看?他说不管“一国两制”,或者是若干制,一个国家里面不可能有两种货币并存。他是权威,这句话确实使香港很多老百姓担心,担心自己银行里的存款,担心自己口袋里的钞票,到了1997年之后报废。
事实上,经过科学论证,精心筹划,1997年香港法定货币还是按照《基本法》落实了,是港元,而且是自由流通,自由兑换,跟内地人民币并存,一个国家里有两种货币,我们用事实证明了是完全可行的,一些人的顾虑是不必要的。这个例子很生动地说明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和可行性。
香港与内地两个经济体的融合发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记者:在您还在创业的时候,就到过深圳、上海等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参与城市的规划,土地的管理,跟内地渊源非常深。履行行政长官职务后,是不是对跟内地的合作有一些不同的考量,甚至一些新的举措?
梁振英:内地跟香港之间,不管是专业人士还是小企业家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多的香港企业现在在内地的渔农业、矿业、金融业都占一席位,这个发展空间非常广阔。有一个不完全的统计,说在内地长期居住工作的香港人有30万,这个数字我们没有查证,如果是正确的话说明什么呢?说明香港人到内地去工作,两个经济体的融合发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种情况已经是非常的普遍。
下一步我觉得通过我个人的努力,特区政府班子的努力,特区政府在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应该适度有为。香港在内地的发展机会将更多更好,同样的我也希望内地的朋友们,不管是个人也好,企业也好,会发现来香港创业有更多更好的机会。
“双非”孕妇,对香港社会服务造成影响,正在考虑法律上的修正
记者:“双非”孕妇颇受内地和香港的关注,对于“双非”孕妇您提出2013年4月零配额,您提出这个措施是出于什么考虑,以后的政策趋势会是什么样?
梁振英:从2007年开始到现在,香港平均每年有3万个孩子出生,他们父母双方都不是香港的居民,而是专程来港生孩子的,通俗的说法叫“双非”。香港居民生的孩子平均每年大概4万,所以这个比例是非常大的,这个人数给香港的医疗系统,妇产科、儿科造成很沉重的压力,使不少香港本地孕妇,预约产期、产房等非常困难,香港社会很有意见。
根据香港的法律,这些宝宝是香港的永久居民,这些宝宝什么时候会来香港上幼儿园,上小学?人数有多少?没人知道。我们的统计处在出生时做过调查,有一半的内地来香港生孩子的夫妇说,宝宝可能会来香港上幼儿园,上小学,我们把这个数字一算,发现什么呢?如果这个调查结果是可靠的,那么香港、九龙、新界,每所幼儿园都必须增容,要增加容量30%,这是不可能做到的。我们不可能有这么多的老师,而且我们的法律规定,每个幼儿园不能超过一定数量的学生,这是硬性的规定,所以我们必须想办法。
我在政纲里面是这样承诺的,在没有全面了解“双非”孕妇来港生子对香港社会服务造成的影响之前,2013年的配额是零,要停下来。同时,我们也正在考虑法律上的修正,使得我们能够落实基本法关于香港永久居民身份立法的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