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经济年代就是存钱,没有其他渠道,谓之“养命钱”。到了市场经济时代,存钱不灵了。想买房,存的那一点点养命钱还不够,清空了银行存款,被人称为断了养命后路。现在想想,买房还是对的,也是养老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安居养老的头等大事。住得不好,钱再多有用吗?
有个朋友,做财务的,信奉专款专用。不敢动用养命钱,住房条件没有改善,钱在银行睡得很好,自己住得一点不好,钱还在贬值。还有一位是把养命钱全部投入股市。初衷是好的,把股市想得太完美了,想在股市里翻番,然后买房,可惜股市不给力,熊长牛短。股市风险很大,房子没买到,股市里的养老金缩水大半,欲哭无泪,只求把本金收回。问我还有机会不,我说大约在冬季。养老投资不是件轻松的事。
“80后”退休需314万元,更像玩的数字游戏。假如男的到了2040年退休,那314万元是个什么概念?单位为我们买过一个保险,说二十年后退休可以拿100元,当时工资才四五百元,大家欢喜雀跃,以为这个世界一成不变。想法没有变化快,等我拿到,感觉如同10元钱。314万元随便怎么算都不靠谱,它对货币的时间价值忽略不计,要实现这个目标,要有超过常人的阳光收入。真想要实现,需勒紧裤带过日子,不能买房、买车、消费,人活得太累,社会就不会进步,经济就不会发展。
对于一般工薪阶层而言,要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努力完成法定的工作年限,有一份社会保障,有能力可以买商业养老保险;其次养老投资可以以存钱的方式买房,把自己的窝筑好,多余的话再养第二套;再次投资股市,现在正逢其时,始终坚持逢低进场,逢高走人休息,不与股市“缠绵”。
其实通胀是一直存在的,现在的百万元买房款,相当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的1000元。存钱不是最佳选择,确也无奈。看看美国,受金融危机影响,房价暴跌,中产阶层资产缩水厉害。养老投资,储蓄和消费是有矛盾的,我国存款是世界最高的,对启动消费、经济循环都带来问题。个人牺牲眼前利益,降低生活标准去博不可预期的未来,未必是最好选择。基本养老靠社会保障,改善养老靠积蓄,年轻人应努力赚钱,过好当下,不负人生。 顾伯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