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民生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酷暑里听新诞生的农业合作社说甘苦
~~~——酷暑里听新诞生的农业合作社说甘苦
~~~——酷暑里听新诞生的农业合作社说甘苦
~~~——酷暑里听新诞生的农业合作社说甘苦
~~~——酷暑里听新诞生的农业合作社说甘苦
~~~——酷暑里听新诞生的农业合作社说甘苦
~~~——酷暑里听新诞生的农业合作社说甘苦
~~~——酷暑里听新诞生的农业合作社说甘苦
     
2012年07月07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辛苦种田只盼卖得掉
——酷暑里听新诞生的农业合作社说甘苦
朱全弟
  盛夏季节,市民需要西瓜解暑,需要蔬菜下饭。不过,此时也是农民最忙碌最艰难的日子。田头种菜辛苦不需说,卖菜难却始终困扰着种菜人。记者日前在浦东新区老港镇欣河村走访一家去年9月成立的上海静笃果蔬专业合作社,村委会主任和合作社领头人谈了他们的甘苦。

  专家领衔种地

  欣河村村委会主任施伟听说记者来访,特意赶来介绍情况,他信心满满地说:“只要三年时间,相信合作社能搞好。从去年9月开始,农家子弟出身、事业有成的合作社负责人奚岸和他的助手们,一直扑在村头农田,他们是真干,我看能行。”

  这是一块三界交错的地方,建制分别属于浦东新区老港、新港(临港开发区)、惠南镇的黄路,是浦东南汇最原始的农村部分。

  如今,1500多户农民目前只有150多户参加了合作社。一心盼望村民们从中解脱出来的村主任,他希望合作社办得好,有更多的特别是老农民把土地流转出来。

  自然方法耕作

  一块试验田,漂漂亮亮的。来自浙江嘉兴的30个水稻品种,看谁在此能适应,将来就让它“落户”。奚岸请来了南汇地区研究水稻的年逾七旬的农艺师王玉才指导,因为年轻的“静笃”立志要恢复传统的自然耕作法。水稻田周围种上了艾草、驱蚊草和板蓝根,这些草能驱赶虫害;放养青蛙、鸭子,吃掉田间害虫包括稻飞虱。

  退休12年的农艺师陈洪才,是最早将翠冠梨引入上海的第一人。翠冠梨成熟早,味甜果嫩。欣河村的原来农民种的78亩果林,列入合作社后,原来每颗树结80个梨,现在修剪到30个梨,农民当时纳闷,现在看到数量少但个个长得精神十足的翠冠梨,他们打心眼里服了。

  为了卖梨发愁

  看到合作社初具规模,奚岸现在担忧的是,优质优价的翠冠梨在8月成熟之际能否打开销路?10斤一箱60元,如果3万箱能卖掉一半,那么,农民的土地流转费和农民的工资就有了着落,合作社第一步就能旗开得胜。

  此外,对于大棚里的黄瓜,奚岸想恢复“自然农法”,如果城里有企业下订单,他敢承诺:不打农药,不施化肥,并且安装“探头”让人监督合作社的生产过程。

  眼下正值高温天,许多卖不掉的菜,甚至都来不及送就烂在地里,让人看了心疼。种田固然是农民的事,其实也是市民的事。比如,我们所说的工业“反哺”,是不是可以拓宽渠道扩大范围?

  本报记者  朱全弟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科教卫新闻
   第A04版:民生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目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大山童馨
   第A15版:大山童馨
   第A16版:大山童馨
   第A17版:拍卖专题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社会与法
   第A22版:社会与法/大案追击
   第A23版:社会与法/时事热议
   第A24版:社会与法/海上拍案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服务指南
   第B03版:财经/大势分析
   第B04版:财经/股海淘金
   第B05版:财经/百姓沙龙
   第B06版:财经/投资理念
   第B07版:财经/金融投资
   第B08版:拍卖指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10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文观察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第B12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
   第B16版:连载
拿钱教侬“拉卡”“串门”帮伊上网
辛苦种田只盼卖得掉
两艘超大邮轮今抵“东方之睛”
油价金价股价齐齐下跌
暑期游泳莫忘卫生
破损人行道板集中整治
高精度测绘平台 实现厘米级定位
广告
新民晚报民生新闻A04辛苦种田只盼卖得掉 2012-07-07 2 2012年07月0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