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粮食损失500亿斤”是什么概念?有“北大仓”之称的黑龙江垦区,去年粮食总产量超过1000亿斤。照此来看,每年我国约有半个“北大仓”消失于无形。而另一组数据也足以刺痛国人的神经: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粮食产后损失率低于3%,果蔬为1.7%-5%。
据介绍,粮食物流运输和农民家庭存储,是“收获后损失”的两个高发环节。我国的运粮方式仍然落后,从田头到仓库,农户还在用麻袋、塑料编织袋装运;进了仓库要拆包散储,等到转运时又重新包装,这“一拆一包”的折腾中,粮食损耗大,物流效率低而成本高。
我国六成粮食由农户、专业合作社等自储,而不少地方存储条件达不到要求,结果粮食很容易霉变、被害虫老鼠糟蹋……
“收获后损失”看起来浪费的是粮食,其实还浪费了土地、化肥、水资源,此外还有人力、农具等的投入。张天佐透露,今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5亿元,补助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同时通过财政“以奖代补”方式,支持农户和专业合作社建造储藏、保鲜和干制设施,尽力减少产后损失。
(史博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