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二,小李在闵行区游泳馆特设的一根泳道上,实现了自己儿时的一个梦想:他和当年的刘翔、刘子歌们一样,参加了上海市运动会。上岸后,小李接过市民运动会组委会制作的业余选手等级证书,说不出的高兴。
小胖墩有梦想
“四年级时,我就长到60公斤了,是个十足的‘小胖墩’。”后来,李光华为了减肥开始学习游泳,每周锻炼一次,已经坚持了10年。
小时候,小李在电视上看着选手们在泳池里劈波斩浪,十分羡慕,他从小到大,连一次校运动会也没参加过。一晃,他已经读到了大三,参赛的理想渐行渐远。
本周二,小李和往常一样到闵行区游泳馆健身。“当时有十几个泳客挤在一起,我也上去凑热闹,这才知道大家是报名参加上海市市民运动会。”
7月起,闵行区游泳馆在泳池内专门辟出一条泳道,市民可以随时随地报名,在这里参加首届上海市市民运动会的初赛。小李鼓足勇气和泳客一起报了名。
水中浪花上下翻滚,小李一路行进,泳池内几十个游泳爱好者不约而同地为小李加油。不一会,小李完成了比赛,上了岸后,工作人员为他举行了简短的“颁奖仪式”。小李接过证书,把上面的内容读了两遍,“上海市第一届市民运动会成人组50米蛙泳业余三级运动员”。
十万人大聚会
据闵行区游泳馆的工作人员介绍,本周二从上午开馆到下午4时许,已经有48人在这里参加了市民运动会游泳赛的初赛。最小的肖沣庭小朋友只有7岁,最年长的邱云莲阿姨已经63岁。
“只要参赛的市民,我们都会颁给他们一张和小李一样的证书,当场写好运动等级。”选手们比赛期间,工作人员还会在一旁计时,把成绩认真记录在本子上。成绩突出的,在初赛结束后将被选拔到区里参加更高级别的比赛。
上海市游泳协会副秘书长诸达乐介绍,首届上海市市民运动会游泳比赛初赛场地,分布在全市128家游泳馆。每个游泳池内专设一至两根泳道,让市民随时随地报名参赛。“哪怕你是到上海来的游客,也可以报名比赛。”
“上海市一年有800万人次参与游泳运动,我们希望今年能有10万人参加市民运动会游泳赛。”诸达乐告诉记者,市民运动会游泳赛赛期为100天,开赛的前20天里,报名踊跃,已经有2万余人参加了初赛。
更多市民受益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上海共举办过14届市运会。上海市体育局局长李毓毅回忆说:“每一届市运会参赛的运动员、教练员加起来不过两万人。”如何让更多老百姓也能参与到上海市级的运动会中来,体育局动足了脑筋。
两年前,体育局领导班子专门进行了3个多月的调研,逐渐形成了创办市民运动会的设想。“一方面,我们组织市民运动会,让广大的老百姓能够积极参与;另一方面,我们还保留原来的市运会,为上海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选拔铺路。”两条腿走路,既保证了市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又保证了后备体育人才的储备,两全其美。
广泛参与、竞赛为本、上海水平。李毓毅局长介绍,市民运动会分为三个级别,选手从乡镇、社区到区县,通过层层选拔才能参加上海市的总决赛。“经过这3次选拔后,市民运动会有了广泛参与的基础,‘民间高手’也可以脱颖而出,让比赛反映出‘上海水平’。”
天天运动,人人健康。首届上海市市民运动会筹划了两年时间,终于在今年6月10日拉开大幕。前一个月,已经有42万人次参与各项赛事和体育展示活动中。如果你有一个和李光华一样的梦想,不要等待,上海市首届市民运动会正在向你招手,欢迎你的热情参与。
本报记者 钟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