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9:特别报道
     
本版列表新闻
1993年,本报第一届“夏令热线”接到的第一个电话便是投诉噪声问题。今天噪声依然存在,只是表现形式已然不同——~~~
1993年,本报第一届“夏令热线”接到的第一个电话便是投诉噪声问题。今天噪声依然存在,只是表现形式已然不同——~~~
1993年,本报第一届“夏令热线”接到的第一个电话便是投诉噪声问题。今天噪声依然存在,只是表现形式已然不同——~~~
1993年,本报第一届“夏令热线”接到的第一个电话便是投诉噪声问题。今天噪声依然存在,只是表现形式已然不同——~~~
1993年,本报第一届“夏令热线”接到的第一个电话便是投诉噪声问题。今天噪声依然存在,只是表现形式已然不同——~~~
1993年,本报第一届“夏令热线”接到的第一个电话便是投诉噪声问题。今天噪声依然存在,只是表现形式已然不同——~~~
1993年,本报第一届“夏令热线”接到的第一个电话便是投诉噪声问题。今天噪声依然存在,只是表现形式已然不同——~~~
1993年,本报第一届“夏令热线”接到的第一个电话便是投诉噪声问题。今天噪声依然存在,只是表现形式已然不同——~~~
     
2012年07月19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1993年,本报第一届“夏令热线”接到的第一个电话便是投诉噪声问题。今天噪声依然存在,只是表现形式已然不同——
当年 拖拉机突突突 如今 改装车轰轰轰
  编者的话:夏季,是市民生活中矛盾最为集中的时候。回顾“夏令热线”20年的发展,就像回顾上海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发展的轨迹——从最初老百姓集中反映影响日常生活基本条件的断水、缺电问题,到后来集中反映公交、住房问题,再到上海城市大建设、大管理。“夏令热线”的发展轨迹,折射出上海城市建设水平的逐步提高,折射出老百姓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更反映出市民整体素质的逐步提高。“夏令热线”推出20年的“变”与“不变”专栏,与你共同回味时代的变迁、生活的变化。

  镜头回放

  安顺路每晚拖拉机货运车来来往往影响睡眠

  1993年7月18日,当时家住安顺路的蒋有情读者向本报“夏令热线”打来第一个电话(见《新民晚报》1993年7月18日头版)。

  蒋有情反映,她居住的弄内因路障被撞坏后,每晚拖拉机、货运车来往不断,严重影响居民休息。本报记者随即赶到她家并与她一起前往长宁交警大队商议解决办法。长宁交警大队有关负责人表示,夜间行驶影响了部分居民正常休息,将通过采取加强值勤民警的夜间巡察以及协助有关街道、居委配合管理等措施来解决居民反映的问题,将影响减少到最低点。

  现场探访

  昔日“村庄”已成现代都市,小区环境很安静

  20年过去,如今的安顺路早已没有拖拉机扰民的担忧。7月17日,记者来到位于安顺路中山西路口的虹储小区,找到了1992年起就居住在此的马良贵老先生。“20年前,虽然住的是公房,可烧的还是煤球炉子,坐公交、买东西样样不方便!”这位80岁的老先生告诉记者,他的房子是1988年单位分的,直到1992年退休后才入住,实在是因为工作单位在虹口区,从西南角赶到东北角上班不方便。

  而今,位于内环附近的安顺路两旁超市、银行一应俱全,衣食住行样样方便。“现在要赶到人民广场办事,让人操心的倒是因为交通太发达了,该走哪条线路、坐地铁还是坐公交?”马老先生乐呵呵地说。马老先生对现在的居住环境满意,小区很安静,区内还有儿童设施以及居民自发种植的立体绿化墙。小区里立有一块感恩石。马老先生说,这是小区居民自发筹钱买的。

  热线追踪

  如今噪声是大排档炒菜声,隧道口飙车轰鸣声

  炎炎夏日,本已心烦意乱,加上阵阵噪音,更似火上浇油。虽然拖拉机扰民早已成为城市生活的“过去式”,但20年来,噪音依然是夏令生活的一个难题。历年的“夏令热线”特别报道显示,各种噪声伴着高温来袭,让人难以静心度夏,甚至影响了日常生活——

  2010年8月,家住五角场国济路的任阿姨向“夏令热线”反映,她家楼下饭店常年半夜发出的炒菜声、油烟机声吵得居民难以入眠。城市的发展带来丰富多彩的夜生活,露天卡拉0K、夜间大排档,唱歌、跳舞、宵夜……部分人群的夏日夜生活却成为早起上班族和老年群体的烦恼事,油烟机轰鸣,卡拉0K声也成了噪声的来源。

  2011年8月,家住芷江中路的俞女士打来热线电话,抱怨家人被小区旁边社区街道活动大楼的空调外机噪声搅得苦不堪言。随着空调的不断普及,空调外机发出的巨大声响和空调滴水声此起彼伏,让夏日“噪音”再次提高了“分贝”。

  同年,家住外滩隧道长治路入口的罗先生深受飙车之苦。罗先生向热线反映,隧道口每到周末就成了改装车的“小型赛车场”。这些车子五花八门,把隧道当作地下赛车场。赛车飞驰进入隧道入口时,发动机声音十分嘈杂,每次都要持续十几分钟,让人无法入睡。

  昨天是今年夏令热线开通的第一天,噪音问题依然是市民关注的焦点。家住徐汇区的龙先生反映,零陵路大木桥路附近的地铁12号线施工噪声严重,每晚要持续到凌晨1时左右;家住茅台路900弄的周先生来电反映,小区附近正在进行的马路施工噪声扰民,自己前往协商但对方态度恶劣……

  高温酷暑,人们对各种琐事的容忍度也会降到最低,即使是一些杂音也会令人心烦意乱。20年,尽管噪声的形式在变,但噪声始终是噪声。在这燥热的季节里,无论是施工建设、休闲娱乐抑或是开门做生意,都要考虑到周围人的感受。不烦扰他人,也送自己一份清凉。

  首席记者  薛慧卿 志愿者  朱哲莹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评论
   第A08版:特别报道
   第A09版:特别报道
   第A10版:焦点
   第A11版:综合新闻
   第A12版:科教卫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早间点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中国新闻
   第A18版:中国新闻
   第A19版:财经新闻
   第A20版:财经新闻
   第A21版:国际新闻
   第A22版:国际新闻
   第A23版:国际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A25版:文娱新闻
   第A26版:文娱新闻
   第A27版:文娱新闻
   第A28版:上海市第一届市民运动会
   第A29版:体育新闻
   第A30版:伦敦奥运会倒计时8天
   第A31版:品牌透视
   第A32版:家居装潢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军界瞭望·人物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军界瞭望·兵器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美食物语
   第B11版:好吃/我家厨房
   第B12版:好吃/吃遍中国
   第B13版:好吃/优游食林
   第B14版:好吃/美食地图
   第B15版:好吃/酒旗茶垆
   第B16版:好吃/美食专列
   第B17版:生活之友
   第B18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拨
   第B19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拨
   第B20版:家居装潢
   第B21版:生活之友/时尚乐活
   第B22版:生活之友/时尚乐活
   第B23版:彩票看点
   第B24版:地产新闻
   第B25版:新民楼市
   第B26版:新民楼市
   第B27版:新民楼市
   第B28版:新民楼市
   第B29版:新民楼市
   第B30版:新民楼市
   第B31版:新民楼市
   第B32版:新民楼市
   第B33版:新民楼市
   第B34版:新民楼市
   第B35版:新民楼市
   第B36版:新民楼市
防汛墙上建“城堡”公共通道搭车库
中环线声屏障 完工日已确定
物业企业不良记录将入“档案”
垃圾桶散发恶臭“僵尸车”占道已整改
今日投诉
小区绿地何时成了养鸡场?
当年 拖拉机突突突 如今 改装车轰轰轰
广告
新民晚报特别报道A09当年 拖拉机突突突 如今 改装车轰轰轰 2012-07-19 2 2012年07月1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