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郝大秦新著《一切都是交易》一书中,作者并不否认世间的一切东西几乎都可以被卷入交易中,“婆媳吵架、求职跳槽、房价涨跌、长城修筑、皇位传承……小到个人的生活和事业,大到国运兴衰、人类繁衍,都可以看成交易行为。”但作者还是特别提醒我们读者,交易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正因为交易本身是中性的,所以“交易本身无关道德”,所以我们才要提倡“道德的交易”,并认为“社会进步也体现在交易的合理约束上”。
在具体案例的分析中,为了避免弃伦理而泛交易化的误解,作者首先申明“交易不等于交往”、“对交易的思考不能极端化为纯利害计算”、“对交易中功利的一面也不必过分厌恶”。在具体案例的分析中,将交易的客体界定在有形利益之上,界定在经济交易的层面。比如,对中国古代修建长城的分析,他并不认为是“中国人生性保守、不思进取的表现”,而是抓住“400毫米降水线”这条传统农牧分界线,基于“有财斯有饷,有饷斯有兵,有兵斯有土,有土斯有财”的传统认识,在权衡长城的经济价值之后,所以才选择以“燕山—横山—贺兰山”一线修筑长城,也获得了令人满意的交易收益。
运用交易的思维分析“朝三暮四”的成语故事,是很有意思的。作者在此基础上,强调人们要创新交易方式,给自己留下更多的交易方式可选,变简为繁也能创造生财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