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产生的根本因素
众所周知,慢性心脑血管疾病产生的主要因素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了粥样硬化的动脉内有狭窄或是斑块,其破裂处会发生血小板的聚集,就会形成血栓。而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如果产生了血栓,就会导致冠心病、脑卒中、肺心病、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等危及生命的各种慢性心脑血管疾病。
医学界近年来在对人体细胞研究后证实:人体之所以会产生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主要是因为心脑血管器官组织产生了纤维化,即动脉纤维增生性病变、导致血管壁增厚,僵硬而失去弹性和管腔变小,血液流通不畅,继而引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
因此心脑血管器官组织纤维化是导致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过程和重要致病根源。
疾病康复的科学途径
国际医学普遍认为:心脑血管器官纤维化病变是复杂的慢性疾病,涉及多通道、多靶点的异常改变,是由于炎症刺激器官实质细胞发生坏死,组织内细胞外基质(ECM)异常增多和过度沉积的病理过程,轻者称为纤维化,重者会引起心脑血管丧失功能而死亡。而目前针对慢性心脑血管疾病采取的治疗手段大多没有针对心脑血管器官纤维化病理过程进行治疗,大量数据显示:90%以上的治疗,因陷入这些困境而无奈被迫中断治疗。
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在解决人类健康问题中所起到的不同作用。医院的临床医学在疾病急性期的治疗起决定性的作用。而当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病情到达慢性期和迁延期时,应该应用康复医学为主,预防医学为附的综合手段来解决问题,才是慢性心脑血管疾病康复的科学途径。
康复、预防医学的应用
医学界专家首先应用“抗心脑血管器官组织纤维化”保护人体未纤维化的心脑血管器官组织,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然后应用“逆转心脑血管器官组织纤维化”康复方法逆转已经纤维化的心脑血管器官组织,可快速达到溶解血管内的血栓,对血液进行净化和疏通,对心脑血管的纤维增生(斑块)进行溶解与修复,恢复血管韧性,从而保护和恢复人体心脑血管器官组织功能,慢性心脑血管疾病得到康复才会有希望!
“抗心脑血管器官组织纤维化”综合运用康复医学与预防医学的康复方法,为慢性心脑血管疾病康复增加了新的科学途径!(双马)
以上内容出自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器官纤维化基础及中医药防治》(ISBN978-7-117-09337-8/R 9338)一书
温馨提示:为了让广大读者了解慢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机制及“抗心脑血管纤维化康复方法”健康知识,8月19日(周日)上午:8:00-10:00,举办“慢性心脑血管疾病康复报告会”,会后安排专家答疑解惑。
讲座专家: 邵维城教授(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教授、原上海市同仁医院副院长)
乔战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员、世界卫生组织(WHO)抗组织纤维化健康教育基地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