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2:科教卫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南洋模范中学教师冯萍乐做孩子们的创新助手
~~~南洋模范中学教师冯萍乐做孩子们的创新助手
~~~南洋模范中学教师冯萍乐做孩子们的创新助手
~~~南洋模范中学教师冯萍乐做孩子们的创新助手
~~~南洋模范中学教师冯萍乐做孩子们的创新助手
~~~南洋模范中学教师冯萍乐做孩子们的创新助手
     
2012年09月11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语文老师带理科班带出“名堂”
南洋模范中学教师冯萍乐做孩子们的创新助手
陆梓华
■冯萍老师与学生关系融洽,常和学生平等交流 本报记者孙中钦摄
  16年前大学中文系毕业,站上三尺讲台,南洋模范中学语文老师冯萍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得经常和数学建模、电子工程、生命科学这些陌生的理工科领域打交道。 

  改变,从她两年前担任南模2010级科创班班主任开始。冯萍说,她最乐意的就是为孩子们当好助手,激发藏在每个人脑海里的创新因子。在市慈善基金会、新民晚报社和爱的教育研究会举办的“2012上海市金爱心教师评选活动”中,冯萍荣获一等奖。 

  做课题前先做“规矩” 

  文科老师如何带好理科班?况且这还不是个传统的理科班,寄托着学校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新的要求———既要保持学业优秀,又要找到兴趣所在,完成探究课题。 

  “学做课题前,最重要的是先做‘规矩’。”冯萍说。科创班每周有半天“交大时间”,由学生和交大教授就感兴趣的领域面对面交流。开学不久,有的同学初中时有过一些课题研究经验,很快适应了学习节奏,也有同学产生了畏难情绪。如何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冯萍想到了团队作战的办法。她将班级同学分为“探索”“未来”“发现”“开拓”四个小组,每月评比一次,或是奖励两根棒棒糖,奖励少做一次值日生,或是惩罚全组表演一到两个节目,给大家出几道好玩的智力题……每个人的好坏表现都会影响小组评分。“要让学生们明白,做课题不仅需要个体的优秀,更需要集体的合作。”冯萍说。 

  创造机会陪伴成长 

  去年,女生小卉有关崇明鸟类研究的课题报告,获得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刚入校时,这是个很安静的女孩,甚至因为中考成绩在班上并不拔尖而有些自卑。冯萍从小卉的周记中看出了她的优点———细心、有耐心、有爱心。她有意让小卉担任了班级的生活委员,以及项目组组长,给她更多和他人沟通的机会。果然,小卉变得开朗起来了。升入高二的暑假,她参加了复旦大学组织的夏令营,对鸟类观察产生兴趣,并花了足足两个月时间到崇明撰写观察记录,皮肤晒得乌黑。小卉的成功让冯萍更坚信: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的一面,只是需要好好挖掘。 

  高一下学期,全班分成了数学建模、环境工程、生物化学、电子工程、芳香植物等五个研究方向。每周三“交大时间”,联络校车、安排教室和电脑房,冯萍带着几名组长忙得有条不紊。 

  高二要迎接四门会考,部分同学对能否顺利完成课题产生了怀疑。在研究的过程中,冯萍定期向组长询问各课题组的进度及困难,及时联系各方力量帮助解决。同学们记得大赛前一个个冯老师陪他们一起复印、装订并复查资料的日子。 

  班级博客欢迎“吐槽” 

  冯萍带着她的9班,在新浪博客上建立了名为“恒‘九’天长”的网上班级日志,每天由值日生轮流撰写。 

  给老师起个无伤大雅的绰号,感叹一下功课有多难,记者看到,大家在班级日志自由“吐槽”,似乎忘记了冯老师每天都会登录这件事。冯萍觉得,只有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学生才愿意展示最真实的自己。有学生抱怨,来回奔波一下午,结果只是到实验室里帮课题组老师洗洗烧瓶,冯老师及时提醒,搞科学探究,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很多伟大的成就就来自日复一日枯燥单调的观察和坚持。 

  在冯老师的带领下,科创班37人次在2012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分获一、二、三等奖,两名同学获得上海市明日科技之星称号。 

  本报记者  陆梓华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钓鱼岛岂容买卖特别报道
   第A05版:钓鱼岛岂容买卖特别报道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评论
   第A08版:喜迎党的十八大特别报道
   第A09版:喜迎党的十八大特别报道
   第A10版:综合新闻
   第A11版:民生新闻
   第A12版:科教卫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法治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财经新闻
   第A18版:财经新闻
   第A19版:早间点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国际新闻
   第A22版:国际新闻
   第A23版:职场方圆
   第A2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A25版:文娱新闻
   第A26版:文娱新闻
   第A27版:文娱新闻
   第A28版:文娱新闻
   第A29版:体育新闻
   第A30版:体育新闻
   第A31版:体育新闻
   第A32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长三角/专版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世界别处
   第B12版:旅游城市/域外风情
   第B13版:读者俱乐部
   第B14版:读者俱乐部
   第B15版:读者俱乐部
   第B16版:读者俱乐部
   第B17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8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9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0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1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2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5版:资讯生活
   第B26版:资讯生活
   第B27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8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9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30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31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32版:资讯生活·旅游
3年让600名斜视儿童改“斜”归正
语文老师带理科班带出“名堂”
本市首推残疾儿童人学健康评估
“井冈之子”来沪接受“容貌救助”
糖尿病光靠忌口可不行
健美操夺冠上演“帽子戏法”
新民晚报科教卫新闻A12语文老师带理科班带出“名堂” 2012-09-11 2 2012年09月11日 星期二